由於市場訊息千變萬化,不同產業千差萬別,要駕馭經濟全局,出台相應政策,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忌「一刀切」、「一風吹」。
去年三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五萬億元人民幣信貸指標時,莫名其妙強調「絕不能用於一般加工工業」。其實,加工工業涵蓋面很廣,包括成衣、玩具、鞋類、電子、塑膠、鐘錶、食品、傢俬、汽車裝配等,改革開放之初,各地引進的「三來一補」都是加工工業,這些產業有些是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的,有些則是低耗能、無污染和供不應求的,一句「絕不能用於一般加工工業」,不是「一竹篙打一船人」嗎?去年實際執行結果達九點五七萬億元人民幣的天量信貸並未惠及中小企業融資,其源蓋出於此,令不少中小企業因融資難而在金融海嘯中倒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這方面的政策論述有了變化和進步。報告表示要「有效緩解農戶和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這反映了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管治思路,顯示出執政水平的提高。
其實內地很多地方空氣、土壤、水流污染嚴重,某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行業是「兇手」之一。由於外需萎縮、消費不振,某些行業的產品只是增加庫存,信貸資金確實無必要為這些「夕陽產業」磨盤裏注水,「好鋼用在刀刃上」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