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狂言:花開不合陽春暮

「五十年代,我們年輕有文化有幹勁,正是披荊斬棘的美好時光,而當時一味推崇工農幹部,我們只能跑龍套、當配角;六十年代,我們年富力強,正是縱橫馳騁的美景良辰,卻被套上『海外關係』的精神枷鎖,時刻如懸劍在額,拳頭在邇,動輒得咎;改革開放後,『海外關係』身價飆升,正可大展拳腳之際,我們卻都年近半百,不符合年輕化的要求了。就這樣,『花開不合陽春暮』,我們都成了『三朝不遇的現代顏駟』。」《嶺南僑彥報國志》一書中以上一段話,相信是歸僑的共同心聲。

往事不堪回首,一回首往往非血即淚。作家林林就說過:「一九六八年,福建省福州造反派把在菲律賓參加華僑抗日游擊隊的人打成美蔣特務集團,已經整死八個人。」能夠活下來的人真是三生有幸。

書中還記載了華僑抗日歌曲,有一首愛國救亡捐款活動時唱的:「先生,買一朵花吧!小姐,買一朵花吧!這是愛國的花,這是救國的花!買一朵花吧,救救國家!」隨後幾乎全部紅色歌曲都在南洋流行。共產黨成功統戰了大批作曲家,而國民黨在這方面很是失敗,沒有一支歌可流行。如今在香港的華僑,每有聚會也是大唱特唱,倘在公園高唱就會引來污吏干涉。

香港所謂公民教育、青年教育,回歸十二年來,只提倡一首《義勇軍進行曲》,再也沒有第二首。我看不是港英餘孽向中央敷衍塞責,而是包藏禍心,害怕全港市民愛國。中央應下令煲呔曾效法重慶薄熙來,事不宜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