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國際關係研究專家解讀近年中國外交政策,認為最根本的還是將中國自己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以及國際事務的積極參與者。正如中央領導人再三強調的,反對「G2」的提法,也反對「中美共治論」,主張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國際責任。
外交是為本國利益與列國周旋,講的是利益,而不是意氣。中國百年國恥民氣難伸,現在國力強了,有人頭腦發熱,要與美帝爭一日之長短,有這種心態難免意氣用事,反倒有損自己的利益。
全球化的今日,意識形態之爭隱到幕後,各國都為實際的經濟利益互相博弈,中國最需要的,是一個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並不是到處去強出頭。與列強巧妙周旋,靈活應對,以保護本國利益為底線,進退自如,左右逢源,以達到「悶聲發大財」的目的。
專家們認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哲學,仍不失為當前外交的基調,而「韜光養晦」也不是指現在臥薪嘗膽,以後國力更強了再報仇,而是指「不當頭」,成為大國也不能為所欲為,實力增長也要避免民族狂熱。
像美國那樣以世界大家長自居,不惜花巨資打惡仗,進退兩難,毫無利益可言。中國何必做這種傻事?多賣貨多賺錢,讓國人活得更好,發財後立品,贏得別人尊重。以第三世界自許,而有第一世界的實力,那才是大國崛起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