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主張,主要經濟體應重新考慮實行改良的全球金本位制,為匯率變動提供指引。他對該體制粗略的描述是,該體系「需包括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以及正在國際化的人民幣」,該體系「還應考慮把黃金作為通脹、通縮和未來貨幣價值市場預期的全球參考點」。這個未具體化的倡議,其實是自金融海嘯後,各種不同的為金本位招魂議論的另一個版本,因為佐利克的身份背景,顯得略為權威些。
肯定佐利克主張善意、建設性的一面,首推其拋出的時機,正值二十國集團首腦峰會的前夕,這次峰會可預見的兩個焦點:一是中國的人民幣匯價,二是美國的次輪量化寬鬆(QE2)。這兩個焦點備受關注,但討論再激烈也不會有成果,中美各行其事,不會有甚麼實質改變,只不過是峰會兩個洩忿的話題而已。佐利克的主張若能將全球的關注轉移到「建設性」討論,減少無謂的爭拗,當然有積極意義。
如果從稍遠的背景看,佐利克的主張是對中國主張以國基會特別提款權,作為國際貨幣改革「藍本」,委婉提出了世銀立場的否定方案。事實上,以國基會作為貨幣信用取代美元的信用,始終還是不成熟的倡議。改良的金本位制,無論如何因為除主要貨幣外,同黃金適度掛鈎,顯得更有實在的信用。比對兩項構思的取向,都不會撼動美元的主導地位,但在國際貨幣「大洗牌」中,佐利克的構思則頗陷中國於煩難。
因為金本位制擊中中國的「軟肋」。即使改良的金本位制,始終須以黃金論雌雄,中國黃金儲備約一千零五十四噸,在全球僅為第六位,不及美、德、國基會、法、意,與瑞士相若,而且與美國約八千一百三十噸、德國約三千四百噸、國基會約三千噸有較大差距。這情況同中國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意願,可謂不相匹配。改良的金本位制,將人民幣納入其中,人民幣欠缺巨量黃金儲備作後盾,也必然是處於弱勢地位,以弱勢貨幣躋身於國際,既對中國不合理,也決不是中國的意願。
中國已擁有逾二點六萬億的外匯儲備,但外儲中的黃金儲備僅佔約百分之一點八,形成極不相稱的情況。由於長期疏於注重將外儲轉化為黃金,至意識到有強烈需要時,已陷於時不我與的局面。一方面購買成本已大幅推高,要買也變成與人鬥搶;另一方面黃金市場需求愈大,供應愈是萎縮,去年在多國財困的情勢下,央行「零沽金」,也就可見即使有更多錢也未必有貨買。
然而,就算主要經濟體都主張時光倒流,重新擁抱金本位,也難以做得到。按瑞銀計算,要在日本、中國和美國重新實施金本位,黃金價格將超過每安士九千美元,這是國際間難以想像、難以接受的。這個走回頭路的改革,重拾消亡了的舊體制,不但中國有重大利害權衡感到煩難,主要經濟體在「洗牌」效應下,也很難統一起認識。此外,金本位制被決策者和經濟學家認為,容易導致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效果同世界現行的經濟模式勢成水火,也就注定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