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備率屢調無功 抑通脹樓泡落空

據市場消息透露,內地四大國有商銀及兩家股份制銀行,被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將上調○點五個百分點,期限為兩個月,須於本周內繳款。消息令港股內銀股份一度受壓,傳言如屬實,這是○四年四月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以來,最大範圍的一次,將內地大型銀行悉數囊括其中。鑑於今年央行已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之由年初百分之十五點五提高到百分之十七,連同今次「差別」上調,大銀行「坐享」的存款準備金率,已屆歷史高位的百分之十七點五。

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目的在於制約資本充足率不足,兼且資產質量不高的銀行貸款擴張。對大銀行如此大範圍的採取「差別」對待,就未必是體現上述目標,因為一般而言,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比大銀行弱些,但今輪「抓大放小」,顯然只針對大型銀行的貸款擴張意欲,卻似乎亦未「抓死」,暫僅為時兩個月,恐留見步行步之打算。由此觀之,措施反而是當作應對熱錢洶湧之下,防範通脹和樓價泡沫的招數。

國際金融協會預期,今年流入新興經濟體的私人資本,或高達八千二百五十億美元,即約逾六點四萬億港元,遠高於去年的五千八百一十億美元,勢必推高亞洲區貨幣,以及股市與樓市價格。這種形勢對於位高勢危的內地樓價來說,無異於潛在風險,內地對大銀行預作「銀根緊縮」,就是想制約大銀行的貸款擴張衝動。至於收緊大水喉、放開小水喉所體現的有保有壓,是希望貸款增長向中小企業或低額貸款滲透。

對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種「非常規」招數,功力並未見得樂觀。年內央行三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不但未遏抑樓市分毫,樓價還愈升愈有。這次對大銀行再來釜底抽薪,作用的層面是把大銀行綁得緊一些,雖然難說毫無作用,但最終還要看銀行內部貸款結構的配置,是否有合理的控制。事實上,在地方政府融資被管制,投資活動收縮下,銀行放貸的門路有限,像房地產這樣有抵押的放貸,誘惑很大、衝動極強,銀行仍可以力保房貸而壓縮其他貸款。

以對策回應政策,在內地歷來如是,中央調控樓市行政措施出盡,但地方政府往往跟不上步伐,就算個別城市帶頭使出辣招,跟風的城市參差不整,或拒認當地樓價泡沫,或拖得一時是一時。大銀行對政策也不見得步步緊跟,剛公布嚴限「三套房貸」不久,即傳出有銀行變着法子做三套房貸。基層房貸批核中,偽造收入、陰陽合同等行為屢禁不絕,都使得再鐵腕的招數,到了執行層面都打幾成折扣。

事實上,對於內地通脹與樓價,內地即使壓得住銀行放貸,也壓不住私人資金對商品和資產的追捧。人民幣中間價創匯改後新高,已是「家常便飯」般的資訊,加上國際「圍獵」意味正濃,燒熱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時間,追捧升值的熱錢、躲避通脹的資金,境內境外的閒錢,無不對「磚頭資產」虎視眈眈,無不四覓炒作商品,單靠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應對防範通脹和樓價泡沫,勢難如願以償。出招加息又恐防招惹熱錢,不在央行意欲之中,政策兩難一直與經濟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