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競注資 經濟復甦路崎嶇

十月是全球股市敏感的月份,多次大型股災均在這個月份發生,今年魔咒會否再次應驗,「好的不靈醜的靈」,不妨拭目以待。不過踏入十月,主要工業國的央行對振興經濟的行動轉趨積極,卻是路人皆見的現象,背後原因不說自明:全球經濟復甦之路,並非愈走愈光明,而是愈走愈崎嶇,央行需繼續伸出有形之手,對經濟指指點點。

事實上,近期美國、日本、英國等均表示,可能啟動新一輪量化寬鬆,而且央行的議息決定亦朝着同一個方向配合。例如日本央行周二議息,決定將基準利率由○點一厘調降到介乎零至○點一厘,並誓言將會維持利率在這個水平,直到物價穩定為止,意味央行重歸零利率政策,擔心近期強勢的日圓及經濟增長放緩,正影響脆弱的經濟復甦,央行的決定也顯示,過去幾年日本政府刺激經濟的努力,基本上如泥牛入海。

另外,澳洲儲備銀行同日舉行的議息會議,決定維持基準現金利率在四厘半不變,是連續第五個月維持利率不變,大出市場意料之外。坦白說,單從澳洲的經濟因素考慮,當地央行其實大有加息條件,令利率回復較正常水平,但考慮到歐美以至中國的經濟增速開始放緩,而且澳洲對上一次加息後,有迹象顯示樓市和經濟開始降溫,不敢加強調控的力度,以免弄巧反拙。

日、澳央行的決定,對將於周四舉行議息會議的歐洲央行有何影響,仍有待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濟形勢遠遜澳洲、與日本同病相憐的歐洲,更無條件退市。事實上,英國和歐洲的央行早前已表明,短期內將不會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人士更預期歐洲央行可能跟隨美國聯儲局的做法,擴大量化寬鬆政策力度。

全球經濟過去一年至今年中,增長速度皆比預期優勝,令大家一度以為經濟寒冬即將過去,可是近期歐美國家公布的數據卻顯示,復甦並不如想像中持續和強勁。最近歐洲經濟的隱疾不斷顯露病徵:例如愛爾蘭面臨銀行危機、西班牙債務評級遭調低,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下跌,甚至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九月製造業生產和零售額亦呈現弱勢,反映歐洲經濟復甦前景令人擔憂。

今年年初,當全球經濟復甦似模似樣,大部分專家學者都不相信復甦會尾大不掉。但事實勝於雄辯,一直口硬的聯儲局也要面對現實,例如紐約儲備銀行總裁表示,若經濟復甦未見加強,聯儲局有必要進一步刺激經濟,只需增購五千億美元的債券,其作用等同於減息半厘至四分之三厘。這是聯儲局委員會成員向市場發出最直接的訊息。

令人擔心的是,發達國家央行在第一次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時,令瀕臨崩潰的金融市場避過一劫,容易誤以為這是萬應靈丹,若沒有正視歐美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核心原因就是過度消費、過度生產、過度貿易、過度炒作等因素,反而繼續運用量化寬鬆手段,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資金,可能適得其反,增加資產市場出現泡沫的風險。不僅延誤紓解危機的黃金機會,也可能為全球經濟將來走回正軌造成重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