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行長周小川藉着華盛頓國基會與世銀年會的發聲平台,基本可以說系統性地表述了中國的政策立場。在匯率政策上,人行拒採「休克療法」,也摒棄西醫的藥力過猛的療法,而採用傳統的中醫,見效雖慢但穩健有效,這是借醫道表達拒絕大幅、快速升值的政策取態;在貨幣政策上,周小川明確表示今年內不加息,他認同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但仍力拒加息,所謂「堅信決策者有能力調控好房價」,就是指望行政手段的意味了。
周小川表態全然沒有拖泥帶水,也有些諸如「中國已為世界做得很多」的硬氣說話,可以顯示中央已底定人民幣的策略,不管「敵軍」圍困幾多重,我自巋然不動作為應對。但在防範角度不是喊口號、說話夠硬就可以達到目標的,如何防範熱錢大進大出,成為政策目標成敗的關鍵,要做到這一條,在防範熱錢機制與人民幣加速國際化之間,如何微妙平衡決定了難以純用市場化的手段解決,可能更多需要行政手段設置限制,但效果非決策者主觀想像。
到了更多環節需以行政手段去施加限制,這讓市場看穿了政策的無奈。周小川咬定今年不加息,消除了市場不時煽起的加息預期,但也消除了市場炒作的顧慮。這同聯儲局所發聲明,指較長時間維持低息,有異曲同工的效果,當下這一季不虞加息,股市、樓市短期可炒,又何異於是推高資產價格的入市動員令?周小川明知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但仍然難免製造、強化這種負面影響,難道不是政策的無奈嗎?
這種情勢凸顯了市場手段與行政手段的衝突,或者政策的顧此失彼、「兩頭唔到岸」。事實上,變換角度去理解,就是政策已被資產泡沫所綁架,最終淪落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實用性選擇,那實際就是被周小川指為西醫的療法。還未啟動、進入所謂中醫固本培元式的療法,只一個「慢」字,可以對應了匯率升值的政策選項而已。譬如,加息不可行,央行只能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數量型工具,不但效用存疑,存款準備金率也瀕「觸頂」,恐怕亦快技窮了。
回到經濟現實,不讓人不心驚:內地已連續八個月負利率,食品漲價大勢已成,隨着棉價飛漲,衣襪漲價亦勢在必然。更值得憂慮的是,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狂漲之下,通脹也將長驅直進,勢必重演○八年上半年輸入型通脹洶湧的情景。既然當年無甚麼行政手段能抵擋,試問日後又怎能指望行政手段能擋住衝擊呢?在此情勢下加息,又招來更多熱錢,如同火上澆油,萬萬不可行。
熱錢與輸入型通脹夾擊之下,內地哪裏還談得上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境內民間預期通脹,游資洪水般湧入資產市場,並非調控可抗衡。境外美日英量化寬鬆大股潮水,套利資本等升值、等加息隨時破門湧入,又哪是行政引導與防範就可力拒於外的?內內外外就是一個廉價紙幣圍城之局,既是死局、難局,又無禦敵之術,官方對政策的自信,查實沒甚麼底氣,倒是投資者自己好自為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