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調控未示弱 出招虛實兼備

內地房地產市場猶如狂牛,稍放鬆鼻繩又發狂,近周無論成交量和價格均齊升,觸動了中央敏感的神經。日前有關內地樓市的連串負面消息如泰山壓頂,內房股的「小陽春」頓告終結。今年以來,房屋政策循環式的又放又收,顯示中央調控亦陷於兩難局面,最終指望保障性住房明年陸續推出供應之後,樓市可保「軟着陸」。

日前最嚇人的消息是,中銀監上月要求銀行進行新一輪壓力測試,假設樓價跌幅達五至六成情況下,銀行的承受能力。這與歐洲銀行的壓力測試成強烈對比,歐銀行採用「超寬鬆」標準,但求穩定投資者信心,內銀則用超嚴苛標準,帶有阻嚇炒家勿亂來意味。樓價暴跌五至六成如非假設,實在難以想像,中國甚至全球經濟,恐怕也會遭拖垮。

以上只是外電引述的消息,甚至可能是當局「口術」阻嚇式的干預,想為樓市降火;不過,另一宗消息是中銀監建議銀行暫停京滬深杭的第三套房貸,可信性無疑較高,對炒家的資金將會構成壓力。早前,傳出多部委聯手清理閒置土地,又傳地方政府加緊催討賣地款項,如非為虛則是試圖從另一方向抽緊發展商的資金鏈。

然而,地產商仍是有恃無恐,有地產央企敢以八厘息發債,集資用於上海買地。此外,股市表現稍好,本港上市的內地房企即爭相配股或發債集資,發展商對爭奪土地儲備依舊勇銳不減,甚至不惜以超過十厘息舉債,對後市的信心不言而喻。發展商的信心主要來自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國策銳意推動城鎮化的利好預期。

然而,中國樓市的數據統計方法遠遠落後,資料並不完備,政策制訂很可能發生偏差。先不說樓價指標根據不足,空置率多少亦眾說紛紜,並無準繩。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全國住宅待售面積超過一萬億平方米,相當於約一百萬個住宅單位,那不算離譜。惟「待售」不包括「空置」面積,內地早有一線城市空置率高達四成的說法,甚至有權威人士稱,空置住宅單位高達六千五百萬個,令當局否認不迭,生怕擾亂市場情緒。

在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之間,政策也明顯有差異,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四大城市,第三套房貸不得鬆綁,但其他城市可自行決定,頗有選擇性執法用意。國策向來喜歡「抓大放小」,今年二三線城市樓價升勢仍然持續,由「有扶有控」取代「有保有壓」。保障性住房將是成敗關鍵的一步棋,在明年推出市面之前,掐住樓市脖子的手,不能過鬆或太緊,「一棍子打死」固然是大忌,稍一鬆動亦恐怕招致前功盡廢,只能步步為營。

與香港一樣,「加息無望」使買家無後顧之憂,香港的樓價已再創「癲」峰,內地的炒家亦蠢蠢欲動。無論出口或出手,不壓抑是不行。能夠以「出口」代「出手」,以虛招代實招,令炒家知難而退當然最妙,政策「留一手」的威嚇作用,亦勝過招式用盡黔驢技窮。近來連串動作,顯示中央的用意絕對不是想樓價大跌,只是告誡發展商、投機者知所自律,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