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昭昭反亞運 延長諮詢枉費心

儘管港府申辦亞運的計劃引來一片反對聲音,連立法會各黨派亦不支持,但當局仍然死心不息,以亞奧理事會推遲申亞截止日期為由,宣布將諮詢期延長四星期至十二月一日,顯然是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爭取民意。

事實上,申辦亞運的諮詢展開不足兩星期,各界批評之聲不絕於耳,在官方諮詢網站內,指摘港府好大喜功、浪費公帑的言論隨處可見,以致連原本支持申辦亞運的政黨亦不得不轉軚,即使當局延長諮詢期,各黨派反應仍然冷淡。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僅延長諮詢期並不足以改變反對申亞的立場,當局必須清楚解釋申亞的原因和理據,切實回應市民的質疑;有議員甚至不諱言,將拒絕通過撥款。看來,當局大耍「拖字訣」,企圖蒙混過關的如意算盤將很難打得響。

出現今日這種不堪局面,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舉辦亞運估計耗資高達四百五十億元,而門票及其他收入合計只有十幾億元,肯定蝕本收場,明擺着是官員頭腦發熱下的面子工程。在這種情況下,儘管高官們連日來鼓其如簧之舌,為申辦亞運堆砌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時說舉辦亞運能提升本港的國際形象和地位,一時又說可以促進港人對體育的熱情,可惜都是自說自話,無法令市民信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聲稱,申辦亞運「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不會分薄投放於社會民生的資源。

高官表面上說得動聽,實際上卻是不值一駁。人們可以看到,本港貧窮人口已超過一百二十萬人,月入少於四千元的貧窮戶突破十九萬戶大關,比回歸初期激增一倍,面對愈演愈烈的貧窮問題,港府除了偶爾派派糖應付民意之外,何曾提出過長遠的扶貧政策?

有人曾經計算過,要落實當年扶貧委員會提出的數十項建議,一年也只不過花費四十多億元而已,港府寧願豪擲四百多億元舉辦亞運,打造政績工程,卻不肯增加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基層市民,這不是零和遊戲,又是甚麼!

必須看到,香港面對的深層次問題千頭萬緒,除了貧窮問題外,最突出的莫過於產業結構過於單調,經濟轉型舉步維艱。沒錯,從發展知識型經濟,到打造六大優勢產業,港府多年來提出過不少漂亮口號,可惜往往講多過做,姿勢大於實際。

別的不說,單以創新科技產業而論,其實香港並非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也不是沒有科研成果,無奈政府支援不足,科技人才惟有自己打拚,自尋出路,最典型的例子是港產環保電動車Mycar發展多年,港府一直不識寶,反而是外國獨具慧眼,率先引入。可以想像,如果港府將搞亞運的資金扶持本地創新科技產業,肯定大有可為。

其實,所謂舉辦亞運可提升本港形象、促進體育發展,無非是當局哄騙市民的謊話。當年港府申辦○六年亞運,曾承諾即使申亞失敗,仍會興建體育設施及改善現有場地,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十年過去了,當局承諾興建的許多體育設施至今仍是無影無蹤。古人說:「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一個德行淺、知識少、力量小的政府,卻要謀劃大事,鮮有不壞事的。印度舉辦英聯邦運動會鬧出不少醜聞和笑話,難道港府還不能引以為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