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二百億搞紀念太矯情

明年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一百周年,傳統上這是一個「大」日子。不久前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上,武漢市長說,要拿出二百億元紀念這個日子,引起物議,認為當局大可不必這樣「隆重」。有錢,應該用在實實在在的經濟與民生方面,武漢政府若以為花二百億元搞紀念辛亥革命,可在旅遊方面賺回來,那肯定是要落空的。

其實,在中共的教科書及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論述中,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並不高,它只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這個「共和」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又被中共推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在論述這段歷史時,有兩個基本評價,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雖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但那個「共和」並不值得特別肯定,因為中國還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之下」,中國社會的性質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人民還受壓迫,國家沒有獨立,民族未獲解放,中國還是昏天暗地,水深火熱。二是辛亥革命被中共定性為資產階級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比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差得很遠,對推動中國歷史進步作用有限,隨着中共的誕生和領導革命,它早已過時也。

中共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很少紀念辛亥革命,直到改革開放,北京要「統戰國民黨」,實現和平統一,才把辛亥革命從「故紙堆」裏摷出來「適當評價」一番。和辛亥革命的「人情冷暖」相聯繫的,當然還有孫中山,這位「革命的先行者」,也是在中共統戰需要時才能忽然被重視一下。

今天,台灣的「中華民國」又輪迴到國民黨掌權,為了配合兩岸和平發展及統戰工作的需要,北京對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當然不能冷待,會大做文章,但那只是文宣攻勢;武漢方面要斥資二百億元搞紀念,則顯得太過矯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