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近百億元的港鐵在「可加不減」的機制下,六月起平均加價百分之二點零五,新票價下,乘客每程要畀多一毫半,個別路線最多加超逾三元,像由東涌至羅湖。
○七年港鐵合併時,港府引入「可加可減」機制,將港鐵車費與工資及物價等指數的升跌掛鈎,其中一個堂皇的理由是:讓市民在經濟不景時得享車費下調的好處。然港鐵車費卻連「火車到站,輪船靠岸——停上不前了」也做不到,在民生多艱下,它連維持原先票價也做不到,從來未曾減過票價,是以應正名「可加不減」機制。
港鐵經營的是公共交通事業,港府更是港鐵大股東,政府成日得把口呼籲企業負起社會責任,自己卻帶頭搞破壞。佢呢頭話加,嗰頭啲交通工具如山洪暴瀉湧着加加加!天星小輪、山頂纜車、專線小巴……其他骨牌效應衣食住的連鎖加風,不可勝數!
據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數據,雖然話去年十二月份的港人平均工資按年上升百分之零點八,但扣除消費物價因素後,平均工資實質下跌百分之零點八。即係話在通脹的蠶食下,實際收入其實係不升反跌;如按所謂「可加可減」機制,港鐵理應減票價才是「真」漢子,如今不減反加,背信棄義,落井下石,算點先?
《紐約時報》有位專欄作家妙喻貧窮:關於貧窮,有一個古老的諺語:授之以魚,食一日;授以魚竿,則食一生。這則諺語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索馬里,我就聽過一個黑暗的:買食物,就吃一天;買把槍,每天都有得吃。在香港,老朽但知在職有工做都瞓街,不過可選擇與豪宅為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