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界:警惕日本扮受害者

日本是發動戰爭的侵略者,但不像德國那樣認罪,反而利用一切手段顛倒是非,挖空心思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日本第三次「原子彈爆炸受害者環球發表證詞」的航海活動,就是竄改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典型罪案。

今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二十五日的所謂「環遊世界呼籲廢核」活動,從日本橫濱出發,經東南亞、歐洲、中美洲等地回國。組織者聲稱將有七百人參加該活動,包括十名原子彈爆炸受害者與受害者後代。但是且慢,請問甚麼叫作「原子彈爆炸受害者」?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日軍大本營發出「一億特攻」的口號,號召全體國民(包括朝鮮、台灣)人人參戰。五月九日德國投降,大本營決定在本土四島徵集二百二十五萬陸軍、二十五萬海軍,以及二千八百萬國民義勇隊,凡十五至六十歲的男子、十七至四十歲的女子可隨時召集。六月十二日,政府又發布《義務兵役法》,將國民義勇戰鬥隊整編成軍,不惜「一億玉碎」。當時日本全體人口不過七千萬,可見半數國民都是抵抗盟軍登陸日本的戰鬥人員,也就是抗日戰爭的合法作戰對象。

由此可知,在廣島、長崎炸死的日本軍民當中,最少有一半是完全該死的日本正規軍和武裝的義勇隊,沒有資格自稱受害者。至於反法西斯盟軍用槍炮炸彈、用一夜燒死二十萬東京軍民的燃燒彈,還是一瞬間炸死廣島八萬軍民的原子彈,根本沒有甚麼區別。

日本人該活動與越南的枯葉劑受害者和約旦巴勒斯坦難民交流,妄圖偽裝成戰爭受害者的陰謀應該引起世人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