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面對沙塵暴

日前,北方的沙塵暴肆虐,除了橫掃中國大江南北,還遠渡重洋來到了台灣和香港。

台灣與大陸隔着「一灣淺淺的海峽」,如今沙塵暴不遠千里跨海而來,親吻寶島台灣,原來那一灣淺淺的海峽已不能再阻隔兩岸,連個沙塵暴都難以阻絕,兩岸真是患難與共一家親。

過往台灣沒有沙塵暴的經歷,僅從電視上看到北京的天空黃沙滾滾,灰濛濛的一片,騎自行車的人圍上了面罩防風又防沙,滿街的「蒙面大盜」,蔚為奇觀。台灣從未想到沙塵暴竟能跨越海峽來訪,放眼望去一片霧濛濛,陣陣狂風襲來,台北的居民說在空氣中都聞得到沙子的味道,街上一些時髦的小姐脫下外套用以遮着頭擋風沙,狼狽不堪,來往的車子都鋪着一層細沙而不再明亮。如此嚴重的沙塵暴且風勢很大,在台灣人眼中簡直是帶着沙子的颱風來襲。

大陸每年來自西北的沙塵暴成了這個季節難以逃避的災難,或因氣候變遷或是沙漠化程度的影響,大陸沙塵也漸染指台灣,不過近兩年台灣的沙塵天氣頻率並不高,但這次不來則已,一來驚人,台灣也難脫逃其威力。現兩岸如何共同對付自然災害已是愈來愈重要的議題,如兩岸的預警設備可共享資訊,共同對付。現沙塵暴之形成及南移,成因複雜,對台灣的影響程度嚴重,值得兩岸共同探討,共同防護。

近日走訪大連,原來日本人每年來大連植樹作為紀念,然亦有一說日本人到大連種樹是為了防沙塵暴吹襲日本,若然,顯示日本人早有防災意識。兩岸對於防治天然災害可作為共同合作的起點,不屈服於沙塵的危害,也再不必在沙塵中霧裏看花,最重要的在於共同解決彼此的難題,讓兩岸互蒙其利,嚴肅面對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