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在立法會門外連續三星期的反高鐵示威及立法會通過建高鐵後,菜園村居民面對拆村事在必行的事實,與一群年輕朋友想方法利用「復耕條例」集體搬村,希望買下附近農地一起重建家園。
香港有六十多萬公頃農地,其中四分之一不同程度的被摧毀和改變用途,政府沒有保護農地的政策,不少農地被徵用為貨倉和劏車場。要尋找有水源、交通方便和適合繼續務農的地塊其實並不容易。
當然,地價也是問題,運輸及房屋局聽到居民願意搬,積極的請鄉議局協助,鄉議局介紹了幾塊地,但有些遠離公路,有些旁邊是露天倉,有些頗適合,但呎價很高,至今未能落實,居民也急了。
年輕朋友分工合作,一批做新界農地研究,另一批成立工作室,呼籲熟悉環保建築和生態建設的朋友加入,協助居民以「生態村」重建家園。
甚麼是生態村?其背後的價值與一般農村有甚麼分別?如何讓村民認識「可持續發展」?要村民用有機方法耕田是否有困難?
村民對「生態村」缺乏想像,可以理解,但既然這是難能可貴的保護新界農地機會,值得大家付出心血。難得的是部分村民同意「生態村」概念,願意開會,聽講座,並協調居民的期望。
年輕人已起動,他們成立菜園工作室,以社區參與方法,承擔規劃過程。昨日,「菜園村生活館」成立,生活館只是一所小屋,屋後有幾塊田,不少「八十後」青年由立法會轉移到菜園村,學習耕種,參與這個集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