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本來是喜事,但在港府的無能管治下,喜事隨時變成傷心事。瑪嘉烈醫院日前發生駭人聽聞的「滾水淥B」事故,一名三個月大男嬰洗澡時下體慘遭淥傷。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事後煞有介事地表示「要從事件中學習,避免同類事故發生」,話音未落,事故接踵而來,伊利沙伯醫院護士為一名出生才四天的女嬰剪除靜脈注射托墊時,竟然剪掉嬰兒左手拇指一塊肉,頓時血流如注。
據報道,肇事護士入職一年,缺乏照顧初生嬰兒的經驗。本來,年資淺的護士需由資深護士「陪伴」,臨床督導四至六周後才可獨立處理病人,但由於有關病房護士嚴重流失,部分離職的更是資深護士,故院方只能調配剛畢業的護士或從其他病房抽調人手補數。十個茶煲五個蓋,在人手不足兼經驗欠缺之下,所謂制度、指引皆形同虛設,病人頻頻淪為犧牲品。
稚子何辜,剛剛降臨人世就遭逢厄難,而這只是人生苦難的開始。本港公立醫院醫療事故層出不窮,任何年齡界別的病人都難以幸免。同樣是伊利沙伯醫院,上月三十一日,一名七十多歲女病人接受手術後,醫護人員才發現將協助縫合傷口的器材遺留在病人體內,病人不得不再捱一刀。短短半個月,這家醫院就至少有兩宗事故發生,頻率如此之高,說市民不擔心是假的。但擔心有甚麼用呢?天下烏鴉一般黑,幾乎沒有一間醫院可以說是安全的,公立醫院固然不可靠,私家醫院的服務水平亦是每況愈下,醫患糾紛不斷。
醫療事故幾乎無日無之,打錯針、開錯藥、割錯器官、輸錯血,無奇不有,上至九十歲長者,下至剛出生嬰兒,無一幸免。瑪麗醫院又揭發一宗事故,一位女士去年到該院接受剖腹產子,手術期間竟然遭割傷膀胱,傷口長達五厘米,令受害人長期飽受尿頻之苦。病人組織質疑:醫生連膀胱和子宮都分不清,「當初是怎麼畢業的呢?」事發至今九個月,院方沒有道歉,醫管局亦未作出通報,顯然有隱瞞之嫌。
公共醫療是英國人留下的德政之一,回歸之後,公共醫療便逐漸變質,先是急症室要收費,接着當局又推出「藥物名冊」制度,凡貴價藥必須用者自付,「無錢無得醫、窮人無得救」正是香港的客觀現實,因無錢而失救的個案不知凡幾。
才不過十三年時間,公共醫療就由港人的驕傲變成恥辱,由德政淪為失政,這不能不引人深思:為甚麼醫療亂象近年特別多,而且愈來愈多?為甚麼白衣天使竟然冷血到可以見死不救?為甚麼救死扶傷的醫院蛻變為令人望而生畏的森羅殿?為甚麼出了這麼多問題,肇事者可以不受懲罰,而有關高官可以繼續好官我自為之?本港之所以和諧不再,民怨沸騰,瀕臨暴動邊緣,公共醫療體系瀕臨崩潰實在難辭其咎。
生亦何歡,死亦何嘆!港人生不逢時,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開始苦難的長征,慘遭各種各樣的折磨,甚至死得不明不白。死了也不能一了百了,還要繼續受辱。我們可以看到,有屍體不翼而飛,有屍體被張冠李戴,更不堪的是,由於當局規劃失當,造成骨灰龕奇缺,一位難求,輪候多年都難以入土為安。港人一生辛勞,生前為蝸居營營役役,死後無葬身之地,上天之不公,世間之荒謬,莫過於此!
港府官員曾以「坐困愁城」來形容當前的處境,其實,港人不只是「坐困愁城」,更是「坐困死城」。港府連市民最切身的關注都解決不了,還要大言不慚搞包括「醫療產業」在內的所謂六大產業,豈不是笑掉人家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