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日前公布民調結果,首次確認香港並非和諧社會,最令人關注的是愈來愈多人支持以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應訴求,這顯示社會矛盾日趨尖銳,民怨隨時爆煲。然而,當局並沒有正視危機,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反而撰文公開反擊,為港府百般護航。
劉兆佳聲稱,香港面對暴亂威脅「言過其實」,又指香港面對社會矛盾激化局面,本有不少應對之道,惟因社會缺乏共識,才導致香港「坐困愁城」。
劉兆佳的言論顯然是避重就輕,轉移視線,企圖淡化矛盾。然而事實擺在眼前,由於特區政府管治無方,民怨愈積愈深,民意支持度一路走低,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事實。劉兆佳亦承認社會的確存在不少矛盾,包括階級矛盾、政治矛盾、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官商勾結的觀感以至對政府施政及作風不滿等。其實,劉兆佳所列舉的這些矛盾,正好印證了中大的調查結果,既然他亦承認「社會不滿累積自然地會導致社會摩擦、對抗和鬥爭的增加」,又怎能一口否定香港沒有發生暴亂的危險呢?
羅馬不是一天建起來的,民怨也不是一天積累起來的。近年來港府施政錯漏百出,亂象叢生,從副局長風波、生果金爭拗,到雷曼爆煲、慳電膽醜聞以至高鐵爭議等,無不惹起滔天民憤。有人形容,民怨積累多年,政府卻採取鴕鳥政策,社會早已遍布計時炸彈,一旦出現導火線,勢將一發不可收拾,社會出現動亂絕非危言聳聽。事實上,市民抗爭的手段愈來愈激烈,衝擊立法會、圍堵禮賓府等事件幾乎無日無之,證明民怨已瀕臨爆煲。難怪有立法會議員炮轟劉兆佳想為港府的無能塗脂抹粉,只會令港人對政府更加失望和憤怒。
劉兆佳說,目前社會各界「坐困愁城」。的確,環顧今天香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基層市民難靠辛勤工作向上流動,跨代貧窮問題嚴重,甚至不少中產階層也無法安居樂業,人們根本看不到前景。但問題是,市民坐困愁城,孰令致之?很明顯,這並非「社會缺乏共識」,而是當政者漠視民困的結果。正如立法會議員批評,劉兆佳把社會矛盾歸咎於社會沒有共識,但實情是即使社會有共識,港府也往往不願接納。例如,立法會各黨派一致呼籲港府增加跨區工作津貼,但港府卻無動於衷。又例如,社會各界一直呼籲港府創造就業,解決失業問題,可惜港府講多過做,「十大基建」至今仍有過半只聞樓梯響,除了空喊六大優勢產業外,港府在發展經濟方面可說是束手無策。可以毫不過分地說,香港淪落到今日民怨一觸即發的境地,實在是港府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古人說︰「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港府偏偏反其道而行,不僅沒有反躬自省,反而倒打一耙,將社會不和諧的責任歸咎於傳媒。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被問到政府有甚麼方法紓緩社會矛盾時,竟反叫記者「幫吓手」,這顯然是本末倒置。為政者諉過於人,不僅無助於紓解矛盾,只會火上加油。
當年大禹治水,總結以往鯀的失敗經驗,改堵塞為疏導,終於消除洪患,解民於倒懸。其實民怨亦如洪水,只能疏導,不能堵塞,如果當局倒行逆施,等到局面一發不可收拾時,最終必將被滔滔民怨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