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水淥B疑女護程序出錯

【本報訊】在瑪嘉烈醫院洗澡時慘遭燙傷的三個月大男嬰「希希」,仍然在瑪麗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穩定。有私人執業泌尿科專科醫生指出,希希下體屬二級燒傷,幸未傷及真皮層,目前最重要是勤洗傷口以防感染,相信不會對小便排泄及性功能構成長遠影響。瑪嘉烈醫院將成立專家小組調查出事原因,有醫護人員質疑,事故可能是由於女護當日戴手套為嬰兒洗澡,故未能察覺水溫過熱。

院方至今未道歉

希希父母昨日到瑪麗向醫生了解兒子傷勢,初步知悉其傷處沒有發炎迹象,亦沒有併發症。今日他們將同主診醫生會面,了解兒子日後會否出現後遺症。

據男嬰父親蕭先生稱,妻子晚上餵希希吃奶時,他胃口大增,迅速吃掉一樽奶。其後他們離開時,希希忍不住哇哇大哭,令他們大感心痛。蕭續指,涉事的瑪嘉烈醫院病房護士至今未向他們道歉,他們無法容忍今次事故,亦不會原諒該護士。

希希上周三因支氣管炎入住瑪嘉烈醫院,至上周五早上一名病房護士替其洗澡時,懷疑未試水溫,致希希雙腳、下體及臀部逾一成皮膚二級燒傷,轉往瑪麗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瑪麗醫院發言人指希希情況穩定,昨拆開紗布檢查後,未發現傷口有感染迹象。

私人執業的泌尿科專科醫生羅光彥看見希希傷處的照片後表示,他的左大腿內側有水泡,下體及陰囊紅腫,但應未傷及真皮層,評估暫無需要進行植皮手術。待水泡及死皮自然脫落後應可康復,不會對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造成永久損害。但他強調,現階段必須密切護理傷處,尤其嬰兒長時間穿尿片,下體經常接觸排泄物,故每當大小便後必須即時清理及洗傷口,否則傷口會受感染及潰爛,甚至演變成三級燒傷。

今次事故仍有不少未解疑團,包括肇事護士替希希洗澡時,雙手必定會接觸到熱水,但為何未能察覺水溫過熱,及早抱起嬰兒。有資深公立醫院醫生透露,過往亦曾發生初生嬰兒洗澡時燙傷事故,但多數不太嚴重。他懷疑,護士替嬰兒洗澡時可能戴了外科手套,導致雙手未能準確感受水溫。瑪嘉烈醫院發言人回應指,護士為嬰兒洗澡時的護理程序,交由專責小組調查事發經過及原因。有資深護士表示,註冊護士訓練課程中,教導為嬰兒洗澡時並沒有要求戴手套,但部分前線護理人員的確在臨床時戴手套為嬰兒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