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一覺醒來優勢不再 推動創科刻不容緩

筆者較早前參與立法會長江三角洲地區訪問團,可以從本地的政治泥沼中抽離幾天,好好的思考香港的未來。香港面對創新時代,我們需要面對一些不確定性,但如果一見到不確定性,或者一丁點風險,便不去改變,創新又從何談起呢?

出發前,一位在香港從事立體投影技術研究的友人向筆者大吐苦水,他們為客戶設立一個戶外裝置,由於投資比較大,希望做一段比較長時間的宣傳,但屋宇署認為這是一個臨時構築物,必須要申請牌照,但牌照有效期只有一個月,一個月後要拆,再搭建又要再申請和再審批,不但費時失事白白花錢,而且非常不環保,有關項目隨時因此等過時的關卡而告吹。

內地政府自一二年習近平上台後,全力推動供給側(Supply Side)改革,為新經濟、創科產業創造良好經營生態,扭轉過去高投入、高污染、低產出、低回報的局面,只是短短七年的時間,成效昭彰。我們在上海和杭州參觀的項目,從飛機製造、網商、醫療、能源乃至政府公共服務,無不跟創科有關。改革到了深水區,創科就是攻關的利劍,但知易行難,箇中艱辛也不少。

訪問團參觀阿里巴巴的總部,集團創辦人馬雲先生與我們分享他的一些看法,他說或許香港今天所做大數據的科技應用,仍是在很初步的階段,又或許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果我們今天不採取行動,後代將會取笑我們。他舉了一個例子,以前的人對銀行存款沒有信心,覺得不安全,把錢都放在枕頭底,我們會因此而不發展金融業嗎?他對阿里雲的數據庫是很有信心的,因為他們每天都面對數之不盡的網絡黑客攻擊,他們就是在應對風險中壯大成長,網絡安全也因此得到改善。

沉醉過去 拒絕了解

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未來的一大趨勢,除了商業應用外,訪問團也參觀了「城市大腦」系統,將為交通、消防、治安系統等作出飛躍式的改善;微醫集團(WeDoctor),將大量的臨床大數據應用於診斷、醫科科研和藥物生產等。這些大數據的應用,香港人是要開放擁抱,還是處處設防而因噎廢食?我們在制度設計上,是要避開一切的風險,還是管理風險、應對風險呢?這方面我們應在相關的法例指引,例如私隱條例、電腦罪行條例等,都要及時作出修訂,用好大數據改善生活的同時,也做好規範,防範風險。

七位反對派議員因政治爭拗臨時退出訪問團,可謂代表了社會某些人的心態:拒絕溝通、拒絕了解,沉醉於過去的優勢,自我感覺良好。我們這一代都在這舒適圈中長大。或者你不同意,香港的問題多的是,但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從我們的香港範圍內看問題、想方法,這種慣性的內向的思維,其實與香港是國際大都會的定位很不脗合。反對派代表或許在立法會大樓張望着維多利亞港,海風吹拂,夕陽無限,一切好得令他們都習以為常,但為甚麼要全部香港人陪他們混着日子、不斷倒退呢?恐怕當我們醒來之時,香港的優勢已經消弭淨盡,光芒不復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