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烏克蘭變天

烏克蘭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結果出爐,現任總統波羅申科落敗,非政黨背景的喜劇演員熱倫斯基以七成以上的得票大勝當選。有評論認為,投票結果反映民粹主義在烏克蘭的成功,也說新總統必然更為親美,這些都是不了解烏克蘭情況的糊塗分析。

從全國參加選舉的二十四個州或區中,熱倫斯基在二十三個州獲勝,其中東部的大多數州之得票有八成以上。他在捷爾諾波爾州得票不足五成一,更在利沃夫州以三成五得票落敗,在西烏克蘭的其他兩州(里瓦納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之得票也在六成以下,首都基輔也只有六成,這樣的地區差別顯示出歷史和政治因素的作用。

以利沃夫州為首的西烏克蘭這幾個州,在二次大戰後從波蘭併入蘇聯,即使原來的波蘭人已遷徙離開,但波蘭文化因素,與相鄰波蘭的地理經濟關係,使這地區屬烏克蘭境內最親歐洲而不服蘇聯(俄羅斯)的部分,如二○一三年顏色革命的最大支持力量便是在這個地區。至於基輔市還有不少投支持波羅申科的票,反映作為首都的基輔仍對現政權有所得益。但波羅申科最終在基輔地區的得票不足三成,顯示出首都的投票結果特殊,不代表所屬更大區域的反應。

波羅申科的失敗,可從兩方面解釋。一是國內貪腐盛行。經歷顏色革命後,烏克蘭的經濟一蹶不振,美國與北約並未施以援手。波羅申科也一直以挑戰俄羅斯作為爭取西方支持和軍方支持的手段。對於後者,卻形成了軍中利益勢力,主張以戰爭來擴大購買軍火,從而中飽私囊,大肆貪污。

二是波羅申科不以外交方法來解決東部兩州分裂獨立問題,反而以武力攻擊,卻壓服不了獲俄羅斯支持的地方武裝勢力。對西歐各國斡旋達成的「明斯克協議」,波羅申科也不遵從,只是聽從軍方利益集團和美國的要求,加劇了東部地區的戰爭風險。

烏克蘭的經濟長期依賴俄羅斯,能源更百分之百依賴,政府不與俄羅斯重修關係,國內的政治經濟問題是沒法改善的。在這樣的政治困境中,熱倫斯基以解決東部問題,重返「明斯克協議」,以及整肅貪腐作為政綱,便必然獲得舉國的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亦已揚言可重新談判東部兩州回歸和俄羅斯天然氣以友好價供應的問題,提供了烏克蘭新政府脫困的出路。

這樣的形勢證明熱倫斯基的獲勝,不是類似特朗普的極右民粹主義,而是烏克蘭人民思變求變的結果。德法為首的西歐不願烏克蘭問題曠日持久,讓美國以此來威脅歐盟,滲透東歐。德俄合作必然伸延至烏克蘭。至於中國,是否袖手旁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