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總統選戰還沒正式展開,競選者先打起嘴戰。蔡英文拿郭台銘曾經說過「民主不能當飯吃」大做文章,譏諷郭不懂民主價值;郭則反指對方斷章取義,「沒有能力做實事,去換取民眾的支持,卻只會用各種話術,轉移焦點去抹黑真正有意願、有能力的人」。一個是現任總統,一個是台灣首富,兩人隔空激辯,既滑稽又好笑。
郭台銘並沒有說錯,民主有兩種,一種是創造和平促進富強的民主,一種是摧毀和平走向貧窮的民主,而蔡英文口中的所謂民主顯然就是後一種。按照郭台銘所說,這是「一路衝向戰爭與貧窮的假民主」,他引述台灣農委會的數字,指現在台灣每天至少有一百六十萬人吃不飽,比十年前增加兩倍。作為曾經風光無比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不是很可悲嗎?執政者還有何面目誇誇其談?
說到底,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沒有甚麼比民生問題更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當台灣經濟民生愈來愈糟,當高雄等城市變得「又老又窮」,當大學生被迫面對「22K」的可恥待遇,蔡英文還在侈談甚麼「民主價值」,豈止嚴重離地,簡直無聊透頂。她聲稱大陸的飯台灣人民「吃不下」,但事實恰恰相反,這些年往大陸發展的台灣人絡繹不絕,長期居住大陸的就有兩百萬人,加上往返兩岸的商人、專業人士和學生等等,總數超過四百萬人,他們不都是吃大陸飯嗎?台灣經濟愈來愈依賴大陸市場,每年貿易順差達七百多億美元,遠遠超過台灣對全球貿易順差總和,這又該如何解釋?
事實證明,民主確實不能當飯吃。在沒有民主的年代,台灣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反而有了民主之後,經濟民生每況愈下,這到底是何原因,難道不值得民進黨當局好好反思?「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蔡英文與其一門心思打嘴戰,不如想想如何扭轉民望包尾的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