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藥一宗都嫌多 治亂必須用重典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曾幾何時,港府雄心壯志,豪言要建成這個中心、那個港,無奈絕大多數都是鏡花水月,不提也罷,唯獨冒牌西藥及問題中成藥在幾年間有長足發展,漸漸成行成市。「假藥港」取代了「中藥港」,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今年首十一個月,海關共偵破二十二宗冒牌藥物案件,三十七人被捕,涉及藥品總值近五百萬元,較去年全年大增近五成,由假西藥到假中成藥,由「止咳丸」到「偉哥」,種類繁多,應有盡有。過去三年間,海關共偵破一百二十七宗假藥案,檢獲假藥共二十萬件,總值一千二百萬元,其中六成四在進出口時檢獲,近一成檢自零售層面。假藥的主要來源地,首推中國內地及印度。

事實上,近年本港假藥問題愈演愈烈,受害者不計其數,被偵破的假藥案乃冰山一角。數月前,海關在赤鱲角國際機場查獲一批付運出口到非洲的冒牌「偉哥」及「犀利士」,顯示香港不僅是假藥的消費市場,更被不法分子利用為假冒藥物的中轉站,為禍全球。顯然,由於當局對假藥問題重視不夠,打擊不力,香港已不再是購物天堂,而淪為聲名狼藉的假藥之都。

千呼萬喚之下,海關方面表示將推出三項措施加強打擊假藥問題,首項是與消委會合作,在消委會《選擇》月刊定期公布已定罪賣假藥店舖的名單。當局還將向律政司檢控人員提供講座及訓練,令他們了解犯案手法,提高檢控力度。另外,海關將加強藥物檢驗,在政府化驗所之外,還會尋求與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化驗藥品是否存在有效成分,以及對身體是否有其他負面影響。

消委會方面則透露,可在明年三月的月刊首度公布黑名單,之後逢三月及九月各公布一次。鑑於不少遊客訪港時亦會買藥,消委會決定同步把相關資料刊載消委會網頁,以及專為內地遊客而設置的精明消費香港遊網。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海關、消委會等部門合作打擊假藥案,這是應有之義。不過,公眾關心的不僅是當局採取了哪些行動,更在於這些行動的實際效果如何。舉個例子,中醫藥註冊條例生效將近一個月,衞生署宣稱共巡查約一百間銷售中藥商舖,暫未發現違規情況。真相如何呢?本報記者放蛇巡查屋邨商場的臨時攤檔及泰國、印尼雜貨店,赫然發現二十多種未經註冊的中成藥,足證弄虛作假的情況依然嚴重,有關條例形同虛設。

記者能查到,衞生署卻查不到,這只能說明當局的所謂巡查其實是走馬觀花,是敷衍民意,是助紂為虐。

至於定期曝光賣假藥商舖黑名單,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嚇作用,但必須指出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關黑商舖還可以採取各種手法規避打擊,譬如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借屍還魂,繼續不法勾當。過去海關取締紅磡一帶的宰客黑店,不久這些黑店又打出新的招牌,在其他地方出現。究其根源,是因為法例未能與時俱進,加上當局心慈手軟,各部門缺乏協調,斬黑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與黑店宰客不同的是,顧客買到一般的假貨,只是錢財損失,而藥品是用來治病救人的,一旦買到假藥,輕則延誤治療,重則害及性命。假藥案是一宗都嫌多,光是加強巡查、定期曝光黑店名單還是不夠的,當局應該從加重刑罰入手,治亂世,必須用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