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六優產業進度緩慢

施政報告的重點放在改善民生,但要有效投放充足資源於民生,有賴經濟發展以增加社會財富。市民關心的六項優勢產業,究竟進展如何,具體計劃何時落實,施政報告沒有詳細交代,實在教公眾失望。

金融海嘯對本港經濟打擊甚大,雖然年內經濟回升,但原有的支柱性行業,尤其是物流及旅遊,不同程度遇到不少阻力,加上周邊地區的競爭力大為提升,發展前景存在隱憂,講得難聽一些,只有房地產行業一枝獨秀,餘皆乏善足陳。

市面上近年多了不少酒樓餐廳及小食館,可惜人流沒有增加,正所謂「塘水滾塘魚」,彼此間互搶客源,實是慘淡經營,得一個「做」字,加上食材價飆升,除了大型連鎖店可以經營得起,中小型店由於租金昂貴,吃掉成本一個甚高份額,前景看淡。

去年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發展醫療、教育、環保、創新科技、檢測認證和文化及創意六項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一年轉眼已經過去,進度如何,施政報告只有一小段論及,即使額外附加的單張有所補充,但內容極之單薄,步伐緩慢,除了為個別行業預留土地發展,就是所謂各項基金,以利息支持產業。

金融海嘯的最大教訓,是金融產業會受到全球化之下經濟周期大幅波動的衝擊,是高風險的產業,要養活一千萬人,實乃天方夜譚,即使加上所謂「十大基建」,仍不足以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政府應該明白以基建及金融為本的經濟模式是行不通的。

六優產業沒有五至七年時間難見成效,市民要有心理準備,大學畢業生尋找知識型經濟的職位也不容易。政府有關部門要強化與業界的溝通合作,想方設法加快六優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