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發表之後,民意支持度高開低走。揭開美麗包裝的面紗,公眾用放大鏡看清楚後,發覺緊迫的問題根本難以紓解,遑論深層次矛盾得以處理,不滿的聲音回升,也就不難理解。
立法會將於下周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各政黨最重視的議題首選房屋政策及貧富懸殊問題,不論左中右的政治立場,均有極多批評的聲音,建制派縱有護航之意,恐亦有心無力,報告能否獲得立法會致謝變數甚多。
政府對夾心階層住屋問題沒有承擔,乃不爭的事實。「置安心」難以取代復建居屋,其實反映政府自己也沒有信心。從曾蔭權到處理房屋土地政策的高官,不斷提醒年輕中產人士注意樓市的風險,要量力而為,潛台詞隱含是否參與置屋計劃,也要特別小心。
那邊廂,地產發展商及大財團也看穿政府的底牌,可放膽繼續吸納土地儲備,但壓縮建屋量,令供應量長期處於低位,藉此推高樓價,加上豪宅式的包裝獲利極高,此做法可持續下去。
事實上,置屋計劃屬於私樓市場,而且數量微不足道,發展商可放心繼續原有的牟取暴利的規劃。居屋及公屋與私樓分屬不同市場,政府逆民意不動,卻又沒有充分理由解釋何以不能復建居屋;發展商則心領神會,在高地價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政府庫房與財團均獲利甚豐,只苦了小市民,尤其是夾心階層人士。
施政報告提出要打擊發水樓,官員講話慷慨激昂甚有氣勢,無奈多年放縱發展商後,現時後知後覺已經太遲。近日官商鬥法,「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政府規限新入圖則所享有的總樓面面積豁免,兩年內不動工便報銷,可惜漏洞甚多,被鑽空子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