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美國中傷中國不智

美國中期選舉逼近,民主、共和兩黨都以「中傷中國」作為爭取選票的策略。然而,就算美國的政客不想一下這樣會得罪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也應該考慮政治因素,如果想保住權位,他們應該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才是。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Christian Broda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美國在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同時,國內的不平等現象正在縮小而非擴大。在一九九四年到二○○五年間,國內的收入不平等因為貧窮家庭購置物品的價格下降而獲得抵銷。當然,美國有百分之十的富裕家庭,其抵受的通脹速度比起百分之十的貧窮家庭要快百分之六,前者通常享受國內的三級服務,後者大部分金錢都是花費在購買中國製造的家庭用品。

Christian Broda總結出,如果美國沒有「中國製造」的幫忙,美國的通脹可能會高達百分之二十。「中國製造」相比起美國政府的那些刺激經濟方案或回購不良資產,更能幫助美國的基層市民。

中國搶走美國人的就業,這概念可謂很引人入勝,但美國的政客們亦應該考慮到,他們是通過兜售這些錯誤的經濟理論才混到今天的位置,如果日後這理論未能如願,那些政客就要負上摧毀美國經濟的全盤責任。現在,民主、共和兩黨正在通過搭建反華平台來培植短期力量,但亦可能步向自我毀滅。

如果美國的政客們不以誹謗中國為樂,而是宣傳與中國貿易的好處,他們不僅可為自己,也可為美國經濟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事實上,對中國採取更開明的措施,不僅僅是一個很好的經濟策略,也是很好的政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