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業掀加風 通脹猛虎勢重臨

通脹持續升溫,黎民生活堪憂。統計處昨日公布,本港上月整體消費物價上升百分之二點四,比三月份百分之二的升幅為大,反映本港通脹有逐漸升溫的迹象。儘管當局強調通脹仍然溫和,但有經濟學家警告,按照這個趨勢,年底通脹率或升至百分之六,重回○八年高位,如果當局掉以輕心,極可能重蹈當年太遲推出紓緩措施的覆轍。

最令人擔心的是,新一輪通脹主要是食品、新鮮蔬菜、衣履及住宅租金升幅擴大所致,和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基層的影響最大。然而,港府無視民生疾苦,不但沒有想辦法防止通脹猛虎重臨,反而縱容公共事業掀起一片加風。尤其是港鐵下月起平均加價百分之二點零五,令基層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影響最為惡劣。

事實上,港鐵去年勁賺近百億元,再加上本港樓價節節上升,預計今年度的物業收益甚為可觀,根本沒有加價壓力。面對社會各界質疑之聲,港鐵辯稱已十三年沒有加價,這個說法似是而非,完全站不住腳。沒錯,港鐵十三年沒有調整票價,問題是,這十三年間本港經濟幾起幾落,曾出現過長時間的通縮,港鐵在通縮時沒有調低票價,而通脹一臨即迫不及待加價,這究竟是甚麼道理呢?更離譜的是,港鐵加價後,其中約一百個車票組合竟出現八達通收費高於單程車票,東鐵線、西鐵線及觀塘線乘客最受影響,惹起各界強烈抨擊,連消委會亦認為港鐵應向市民公開交代。

其實,港鐵除了車票方面的龐大收入外,在發展上蓋物業方面的收益更是驚人。以南港島線黃竹坑站上蓋發展計劃為例,港鐵計劃興建十四幢住宅大廈,估計最少可獲逾二百億元收益。有區議員質疑,港鐵在位置優越的靚地發展地產項目,但收益卻沒有回饋市民,根本是賺到盡。事實上,發展上蓋物業一直是港鐵的一大財源,有人替港鐵算過一筆帳,過去十年港鐵在這方面的收益就高達七百億元。即使是興建西港島線,港鐵亦得到政府補貼一百多億元。港鐵將政府的補貼袋袋平安,而面對市民要求減車費或提供優惠回饋乘客的聲音時,卻錙銖必較,實在令人費解。

如果港鐵是普通私營機構,還可以用「在商言商」來解釋,問題是港鐵乃公用事業機構,大股東又是政府,豈能唯利是圖,罔顧社會責任和市民利益。表面上,今次港鐵加價幅度不是很大,但此風一起,其他機構有樣學樣,勢必引起雪球效應。實際上,今年以來公共交通機構已掀起一片加風,大老山隧道的加價申請亦剛剛獲得當局批准,加價潮陸續有來,升斗市民雪上加霜,又該如何自處。

古人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港府作為港鐵大股東,不但沒有憂民所憂,反而坐視港鐵帶頭加價,完全置社會利益於不顧,可以說是極端不負責任。港府民望低落,香港社會不和諧,豈是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