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減排苦無計 藍天白雲不回頭

備受爭議的強制停車熄匙立法今日在立法會進行首讀及二讀,運輸業界群起抗議,很可能又掀起一場風波。事實上,港府對改善空氣質素束手無策,以強制停車熄匙來敷衍公眾,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添煩添亂。即將退休離港的香港大學社會醫學系講座教授賀達理也投下不信任票,其臨別贈言是:本港未來五年的空氣質素難有改善。

賀達理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來香港工作,早已視香港為家,他在學術上建樹良多,並以創立「達理指數」量化本港空氣污染程度而廣為人知。他下月初將告別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香港,返回英國定居,為的只是吸上一口新鮮空氣。

吸一口新鮮空氣,看一眼藍天白雲,這本來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如今卻變成香港人一種奢侈的享受。賀達理指出,本港近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惡化,能夠清晰看見維港的日子正在減少,撇除雨、霧等因素,錄得能見度低於八公里的時數已由九○年的二百多小時,上升至二○○七年的一千二百多小時;另外,本港可吸入懸浮粒子幾乎全年都不合乎世衞標準,最嚴重時甚至比世衞標準高出三倍。冰冷而殘酷的數據,反映了香港污染日趨嚴重的事實,也戳穿當局所謂空氣中多種主要污染物粒子均已下降的謊言。

針對空氣污染,賀達理曾提出過不少改善建議,如津貼車主替換排放量大的歐盟前期及一期車;規定所有船隻使用較潔淨的低硫柴油;減少發電廠生產以及限制珠三角的港資工廠污染物排放等。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對其建議不是置若罔聞,就是虛應故事,枉費了他的一番心血。事實上,港府推出的一些所謂環保措施都沒有實際效果,如果一百分為滿分,賀達理直言,他只能為港府「打三十分」,遠遠不合格。

港府用人不當,是環保政策失敗的另一個原因。目前,無論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還是環保署署長王倩儀,全部是政務官出身,並非環保方面的專業人士,他們不重視環保,對環保亦一竅不通,只是濫竽充數。本港空氣的主要污染源公認來自本地發電廠以及珠三角飄來的廢氣,當局若有誠意改善環境,就必須對症下藥,但可笑的是,當局不敢從源頭治理,卻向搵食車及小市民開刀,推出所謂強制停車熄匙立法,非但無法治本,更有擾民之嫌。在遭遇反對後又急急推出豁免措施,令立法形同虛設。

賀達理預言,隨着本港多項基建工程上馬,車流量增加卻沒有排放監管,未來數年的空氣質素不可能改善。更不堪的是,港府還充當污染者代言人,倒果為因,早前聲稱如果要落實減排指標,市民就要承受電費及交通費加價。正如賀達理所批評,港府給人的印象是要市民付錢購買潔淨的空氣,事實則是市民為污濁的空氣付出健康代價。與其說賀達理離港是無法忍受惡劣的空氣,毋寧說是對港府治污完全絕望。

港府治污無能的惡果正在一一呈現,香港不再是香港,而變成臭港,無數市民為此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及商人對香港望而生畏,裹足不前。賀達理是不幸的,他熱愛香港卻淪為空氣污染的受害者,但他又是幸運的,可以選擇離開香港。最無奈的是絕大多數港人,根本沒得選擇,只能繼續留在這個烏煙瘴氣的地方,這正是現代香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