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美股演鬧劇 香港監管亦兒戲

美國股市周四上演了一場「插水」鬧劇,道指在短短數分鐘內急瀉近一千點,雖然收市跌幅大大收窄,但這場由華爾街編導演的鬧劇卻震驚了全世界。

美國股市的不尋常表現,引起各種猜測,有人指是因為交易員錯誤輸入沽貨指令引起,有人歸咎電腦程式停止接貨肇禍,有人則質疑有人造市牟利,不管是甚麼原因,今次事件已再次暴露美國金融監管的嚴重漏洞,美國財長蓋特納亦坦言,監管單位「顯然可以做得更多」。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今日,美國金融市場一而再、再而三出事,實在令人不寒而慄。

華爾街執全球股市牛耳,外界一般認為美國擁有全球最嚴密的金融監管系統,其實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一場金融海嘯,已使這個神話徹底破滅。人們可以看到,馬多夫以古老手法行騙四十多年,美國監管部門竟一直被蒙在鼓裏;而舉世知名的金融巨企高盛高層也被指涉嫌誤導投資者,更是令人驚詫不已。愈來愈多事實證明,美國的金融監管不過是虛有其表。

華爾街大鱷興風作浪,予取予求,投資者可以說是防不勝防,稍一不慎,隨時成為大鱷點心。以雷曼迷債為例,本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在美國只准賣給專業投資者,但在香港,由於港府放任自流,這種垃圾金融產品竟被包裝成低風險的債券,向包括長者及傷殘人士在內的普羅大眾大銷特銷。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無妄之災,有人形容為華爾街向全球發動「金融恐襲」,不是沒有道理,不過,港府大開中門,不監不管,同樣是難辭其咎。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昨日回應美國股市今次的鬧劇,僅輕描淡寫地表示「本港風險管理好」。

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本港的金融風險管理不但稱不上好,反而存在大量漏洞,雷曼迷債事件便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美國金融大鱷固然是這種垃圾金融產品的始作俑者,但如果本港金融當局做好監管及審批工作,怎可能有多達數萬市民墮入陷阱?怎可能有那麼多銀行被指違規銷售?如果當局及時跟進,事件怎可能愈演愈烈,乃至掀起滿城風雨?

亡羊補牢,本未為晚,但令人失望的是,港府連亡羊補牢的工作也拖泥帶水。雷曼迷債事件發生後,當局曾煞有介事地對金融監管機制檢討一番,然而事過境遷,所謂檢討至今仍無下文。針對迷債苦主索償困難,當局曾建議設立金融申訴專員,最近卻又改為設立不具調查權的「金融糾紛調解中心」,就此敷衍過去。

《孫子兵法》說:「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市場,一方面要完善制度,加強監管,搞好本地金融市場;另一方面亦要築起長城,嚴格把關,慎防外來的金融衝擊。這便是「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的道理。事實上,正因為當局不設防,本港過去已經吃過太多虧了,如果還不吸取教訓,美國股市發生的鬧劇,遲早會在香港上演。

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本港的既有優勢正逐漸流失,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只有金融業尚能維持一定的優勢。黃台之瓜,何堪再摘,如果香港連金融業這個最後的堡壘也守不住,還能依靠甚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