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得沸沸揚揚的高鐵工程撥款雖已獲立法會通過,但觀乎港府辦事拖拖拉拉的作風,高鐵工程能否順利進行,能否如期落成,仍然是未知之數。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昨日宣布,路政署將成立一個委員會,監察高鐵工程的進度,每隔半年向立法會匯報一次,確保工程能如期竣工。
高鐵香港段工程由二○○○年構思至拍板,經歷總站選址、拆遷賠償及工程撥款等等爭拗,一拖十年,直至今年初才獲立法會通過撥款。這邊廂港府蹉跎歲月,那邊廂內地高鐵網絡發展卻一日千里,連接武漢至廣州的高速鐵路已通車,廣深港高鐵內地段亦有望於明年投入服務,相比之下,高鐵香港段現在才剛剛起步,明顯落後於人。
遲到好過不到,當局成立委員會監察高鐵工程進度,總比甚麼都不做好,尤其是本港大型基建項目一再耽擱,已不容許再拖,抓緊工程進度乃應有之義,問題是,這個委員會是否真的可以起到監察作用,實在令人質疑。
必須知道,大型基建工程一環扣一環,一個項目拖延,勢必影響其他項目。以沙中線為例,由構思至今已匆匆十載,動工日期一延再延,由最初預算○八年通車,至日前宣布押後至明年刊憲,估計最快要到二○一六年才可望通車。沙中線動工無期,主要原因就是受到高鐵工程延誤所拖累。更誇張的是港珠澳大橋,由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構思,期間經歷了大橋走向、落腳點以至融資方式等爭議,一拖就是四分之一世紀。事實上,港府幾年前推出的所謂十大基建,除了極少數已開始動工,絕大部分項目仍在紙上談兵,十畫未有一撇。
大型基建工程一拖再拖,除了阻礙香港的整體發展,亦勢必令建造成本不斷上漲。有人為政府算過一筆帳,單是高鐵、西港島線等五項基建工程,因為延誤總共超支四百三十多億元,平均每名港人須承擔六千多元。其中高鐵造價由原先估計的近四百億元,暴升至近七百億元,被譏為「全球最昂貴高鐵」。基建項目一拖再拖,造價飆升不僅要由全體納稅人埋單,原本可以創造的就業職位亦不能兌現,大量工人失業,涉及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當然,除了抓緊工程進度外,更重要是確保工程合乎成本效益。本港部分大型基建由於當局錯誤估計使用量,最終淪為大白象,必須引以為戒。例如耗資三十二億元興建的西部通道,當局原本預計每日車流量可達三萬架次,但迄今實際用量仍遠遠不及原先估計。再如西鐵、馬鐵等,實際搭客人次亦遠遜預期。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近年來周邊地區尤其是內地發展一日千里,只有香港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不進反退,實在令人洩氣。以前,香港總是把上海、新加坡等視為主要競爭對手,其實,如今的競爭對手豈止上海和新加坡,深圳市官員日前就揚言,未來五至十年內,深圳的經濟總量將會趕上香港。沉舟側畔千帆過,如果香港依然不思進取,終有一天會淪落為二、三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