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熄匙擾民 環保黔驢技窮

儘管港府經常高喊要為藍天打氣,但對於如何改善空氣質素卻束手無策,充其量只是搞些小動作敷衍民意。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宣布,將於本月二十八日向立法會提交《汽車引擎空轉(定額罰款)條例草案》,正式展開停車熄匙立法工作。然而,此項措施卻引來不少質疑,連環保團體亦認為對改善空氣質素幫助不大,反而會帶來擾民的反效果。

邱騰華向公眾推銷停車熄匙條例草案時,強調已吸納了運輸業界和市民的意見,期望能減低汽車在路邊釋出廢氣、熱氣和噪音,對行人和店舖構成滋擾。話是說得動聽,但實際上條例草案的內容與政府去年初拋出的建議幾乎沒有兩樣,包括對的士及小巴等營業車提出多項豁免,唯一不同的是,原來建議容許十二萬輛商業用柴油車每六十分鐘享有三分鐘豁免,條例草案則將有關豁免範圍擴展至所有車輛。

停車熄匙成效如何尚是未知之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這項措施勢必添煩添亂,甚至引發官民衝突。舉一個例子,當局規定車輛在六十分鐘內享有三分鐘豁免,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有很大困難,尤其是執法人員如何計算實際熄匙時間,更是一個大問題,隨時引起爭拗。正如有職業司機質疑,除非執法人員在司機面前展示計時器,否則只會導致司機與執法人員爭拗。

再以的士為例,雖然站內排隊輪候的頭五輛車可獲豁免,但大排長龍時仍強制司機熄匙,冬天猶自可,香港夏天又熱又濕,熄匙後之的士無異於「流動蒸籠」,根本不可行。當局去年提出有關建議後,運輸業界怨聲載道,甚至揚言發動抗爭,而今次公布的停車熄匙條例草案卻幾乎原封不動照搬原來建議,根本沒有回應外界的質疑,邱騰華所謂吸納民間意見,又從何談起?

本港空氣污染指數長期高企,天空經常一片灰蒙蒙,「污染之都」早已臭名遠揚,有外國政府甚至曾對國民發出旅遊忠告。在這種情況下,改善空氣質素的確是刻不容緩,問題是,當局無法對症下藥解決空氣污染的源頭,只是推出停車熄匙這種不切實際的措施,根本無濟於事。有學者建議,要長遠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政府必須提供誘因,吸引巴士公司淘汰歐盟前期及一、二期型號的巴士、設立低排放區、推動使用電動車,以及要求車輛使用更環保的汽油。可惜,這些措施說易行難,對於弱勢政府來說,無異於緣木求魚。

其實,珠三角飄來的污染物,以及本地發電廠排出的廢氣,才是本港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但令人遺憾的是,港府對此束手無策,只懂得提出停車熄匙這種餿主意,實在是本末倒置,令人啼笑皆非。例如「珠三角優質生活圈」吹噓多年,日前港府與廣東省簽訂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在環保方面亦有所着墨,可惜人們至今未能呼吸到清新空氣之餘,反而曾經鬧出粵港兩地政府制訂區域性減排目標時「計錯數」,令達標日期一拖再拖的笑話。

港府大事幹不了,只能捨本逐末、小打小鬧,上演環保騷愚弄市民,停車熄匙如是,膠袋稅、慳電膽計劃等也莫不如是,可惜做騷終究不能做出藍天白雲,香港烏煙瘴氣,始終還是由市民承受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