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有價庫房浸 還富於民此其時

亞皆老街及紅磡灣兩幅地皮的成交價遠勝預期,令人有憂有喜。憂的是港府新一輪壓抑樓市措施恐怕以失敗告終,樓價升勢難遏;喜的是庫房豬籠入水,為紓緩民困創造了條件。本財政年度才過去三分之一,庫房已錄得近三百四十億元賣地收入,不僅超過預算案提出的全年賣地收入目標,也打破了九七至九八年樓市高峰期賣地收入的歷史紀錄,各界要求還富於民的呼聲隨之而起。

港府實行高地價政策,賣地在財政收入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回歸前幾年,樓價不斷攀升,賣地收入十分可觀,庫房累積大量盈餘,香港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其後,亞洲金融風暴打殘樓市,港府停止定期賣地,改行勾地表政策,賣地收入大為減少,與樓市高峰期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有些年份更低至只有數億元,嚴重影響庫房收入並引發財政赤字。

本港樓市於去年初重納升軌,港府今年重新主動賣地,並已成功賣出多幅地皮,若計入補地價等土地相關收入,本年度首四個多月錄得的總地價收入,已達五百二十多億元,相信全年地價總收入將會再創歷史新高。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年初預測本年度有二百五十多億元財政赤字,現在看來又是一個笑話,難怪他獲得「不嬲都估錯數嘅司長」的名聲。

庫房水浸,算得上一種幸福的煩惱。說幸福,是因為有錢好辦事;說煩惱,則是因為經濟形勢稍為好轉,通脹猛虎如影隨形,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掀起一片加風,如何善用盈餘扶貧紓困是對當局的一大考驗。今年以來,電費、煤氣、交通工具等公用事業紛紛加價或正申請加價,影響所及,食品及日用品幾乎無一不加,而且加幅一個比一個大,冰鮮雞批發價近日急升逾三成,業界及消費者均叫苦連天。屋漏偏逢連夜雨,俄羅斯等糧食出口大國因各種災害而減產,甚至禁止糧食出口,相信主要食品價格還會進一步攀升,通脹高處未算高。

內地七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百分之三點三,創出一年多新高,由於本港主要生活用品均來自內地,預料港府隨後公布的通脹數據也會水漲船高,有專家預測,今年底本港通脹率將達到百分之四至五。衣食住行樣樣加,收入卻未見增長,市民生活之窘迫,可想而知。

通脹猛如虎,基層最受苦。樓價愈升愈急,通脹如火如荼,勢必令貧富懸殊問題進一步惡化,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開閘「排洪」、扶貧紓困乃應有之義。更何況,庫房收入來自民脂民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港府應該大刀闊斧紓解民困和民怨,例如購回領匯及東西兩條隧道,以及復建適量居屋,協助基層市民置業。

還有人指出,既然賣地成績理想,近年稅收又頗為穩定,當局勿再以「聖誕老人心態」,單靠派糖來打發市民,應該有具體而長遠的政策解決貧富懸殊的結構性問題,如設立全民退休保障、放寬長者生果金離境限制等。

民意昭昭明甚,善用盈餘,扶貧紓困,同時着眼未來,為香港長遠發展打好根基,已成為社會共識。港府正為施政報告諮詢民意,到底是真諮詢還是假諮詢,尚未可知,可知的是,如果港府在庫房水浸、民生凋敝的情況下繼續當孤寒財主,民怨必然爆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