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愈賣愈瘋狂 遏樓花招有若無

儘管港府日前剛剛推出強化規管樓市新措施,儘管不少分析預料樓市將會吹淡風,發展商不會高價搶地,但昨日拍賣的亞皆老街及紅磡灣兩幅地皮,卻出乎意料的以遠超預期的價格成交,不僅令一眾分析師跌碎眼鏡,也等於判了所謂「十四招」死刑。

亞皆老街地皮以四十一億元成交,較開價高逾四成,平均呎價逾萬元;紅磡灣地皮則以三十五點一億元成交,較開價超出近一倍,平均呎價接近萬元。麵粉價已經這麼貴,將來麵包要賣多少錢,不問可知。市場普遍認為賣地成績反映發展商看好後市,所以,不少業主即時反價或封盤,上周末一度沉寂的樓市將再一次熱鬧起來。

賣地成績遠勝預期,港府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庫房豬籠入水,憂的是十四招泥牛入海,被市場化於無形,樓價升勢難遏,軟着陸希望破滅。算起來,這已是年內港府第三次推出壓抑樓市措施,第一次是二月份發表預算案時,宣布降低豪宅按揭成數及增加印花稅;第二次是六月份實施九招十二式;第三次則是上周推出的十四招。人們不難發現,港府推出壓抑樓市措施的頻率愈來愈密,效果則愈來愈差,九招十二式曾令市場稍為冷卻,而十四招僅三天就破功,實在難堪。樓市每調控一次,樓價就升一次,港府顏面掃地。

正如有人指出,港府雖然推出不少措施,看似包羅萬有,源源不絕,實則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譬如降低豪宅按揭成數,對於大多數以現金買樓的內地客來說,根本形同虛設。而從勾地表拿出三幅地皮公開拍賣,都屬「蚊型地」,合共只提供五百多個中小型單位,不過是杯水車薪。至於禁止一手樓花「摸貨」,則被指可能令炒家轉戰二手市場,得不償失。顯然,九招十二式也好,十四招也罷,都無濟於事,如果樓市繼續瘋漲,當局又將如何應付呢?還有沒有新的招數呢?

樓市將向何處去,其實不在於發展商對後市怎麼看,而在於一個簡單事實——供應不足。回歸前,每年有二萬多個新單位落成,去年已收縮至不足一萬個,求遠遠過於供。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復甦步伐放慢,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加息,在這種情況下,樓市勢必繼續受到投資者追捧,易升難跌。

忽於細微,以致其大。樓價飆升至今日地步,固然與環球經濟大勢有關,更因為港府反應遲鈍,坐失先機。本港樓市去年初重拾升軌,豪宅價格率先攀升,如果當局及時出手,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港府漠不經心,聲稱豪宅價格飆升不會影響中小型住宅,甚至呼籲市民到偏遠的新界地區置業。等到中小樓價隨之熾熱,港府才如夢初醒,可惜為時已晚,這就是「禁微者易,救末者難」的道理。

樓市是香港經濟的柱石,穩定樓市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與社會問題。在連續三次企圖調控都失敗後,港府恐怕已無計可施,復建居屋便成為沒有選擇中的選擇。然而,居屋如何建、建多少,社會上尚有不少爭議,預計最快也要幾年之後才能推出市場,怕只怕遠水難救近火,等到居屋建成應市,形勢不知又會發生甚麼變化了。

該出手時不出手,不該出手時亂出手,港府總是後知後覺,添煩添亂,十多年來本港樓市大起大落,冰火兩重天,令市民無所適從,正是當局施政無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