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府心中的一條刺

千呼萬喚始出場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中期評核結果終於公布,不出所料,為避免政府顏面受損,眾官員一律以凍薪來回應公眾的不滿。對不濟事的官員減薪有何不可呢?問責制的創制原意正是賞罰分明,與常任公務員制度明顯不同,表現差劣者,甚至可要求離職。

減薪令政府尷尬,間接承認眾官員的工作表現未能達標;凍薪則能含混過關,有不過不失之意。政府強調「整體而言,他們均符合工作的需求,所以薪酬維持不變」。其實,在制度設計上,表現較佳及稱職者可以加薪;相反,表現欠佳者減薪,絕對合情合理。

政府對公布評核結果其實非常心虛。選擇星期五下午四時開記招會,同一日內,由特首辦協調各政策局及公營部門推出多項重量級的消息,明顯欲溝淡對副局政助的注意力,迫使傳媒措手不及,或因人手不足,無法深入報道,用心可謂良苦,卻令傳媒高層極感不滿。

八月乃政治新聞的淡季,為甚麼要這樣同時推出多項重大消息,搞疲勞轟炸?明顯是要轉移公眾視線,不欲公眾聚焦劣績纍纍的副局政助制度。不過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未來一段時間,媒體必會有深度追訪及探討之安排,務求揭露更多重要內情。

副局政助制已經成為政府高層心中的一條刺,下意識地不欲觸碰,可惜市民不領情,要求政府公布更多資料,由市民大眾加以評核。問責官員歸根究柢,要向市民問責,無理由不清楚說明政府以甚麼準則(應該有別於公務員)評核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工作表現。

政府沒有解釋凍薪的原因,僅提供官員出席會議的次數,是不全面及不足夠的,公眾關注政策制訂的成效,尤其是具體的成績,而非簡單的量化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