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少人多,地價又貴,於是,政府、企業以及一些學者都反對香港有工業。但是,他們所理解的工業,基本上屬於傳統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那一套,即如輕工業,也是類似港商過去二、三十年在珠三角搞的工廠,似乎工業必然是污染,必然佔地廣大,也必然只能依賴低工資成本。
假若我們到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當可發覺很多城市有不少工匠式的工作坊或小工廠。意大利最聞名的是工藝手工和設計精湛的消費品,從服裝、皮具、首飾到廚房、浴室、廁所等家居用品、家具,應有盡有。其實,意大利的工廠規模絕大部分都是九個工人以下,正是這種微型工廠造出全球最優良的消費品,顯然,工廠小並不是問題,反而工廠小凸顯出工藝技術的重要性。
或許意大利的城市地價不如香港,因為當地政府有管制,不像香港那樣對地產投機放任,以至用各種政策推波助瀾。這些小工廠可以在意大利生存發展,為甚麼在香港不可以呢?事實上,香港還有許多工廠大廈空置,只要政府不巧立名目,用活化廠廈的藉口來製造工廠的炒賣投機,我們應該還有條件、還有空間讓香港倣效意大利,乃至歐洲其他地方,重新打造工業,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近年,歐洲的天然化妝品、護膚品大行其道,都是由中小企業推動;就算是南韓的化妝品、護膚品名牌,不少也是小工廠。香港絕對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這些工廠,問題是政府和地產商會否容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