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詞有理:做中國娃娃難

繼大頭娃娃、結石娃娃之後,中國人又發明了一個新名詞:早熟娃娃。幾個月大的嬰兒,乳房已開始發育,你說詭異不詭異,可怕不可怕。

這難道不是奶粉惹的禍?儘管衞生當局還在耍太極,說已責成相關部門跟進處理;儘管有關廠商誓神劈願,堅稱產品絕對安全,「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的行為」。但發誓歸發誓,飽經磨難、見多識廣的中國老百姓早已不相信這一套,他們只相信事實。事實是甚麼呢?事實就是早熟的嬰兒愈來愈多,而他們大多吃同一個牌子的奶粉;事實就是醫院已紛紛停用這種奶粉,不少超市已將這種奶粉下架。

歷史總是在不斷重複,悲劇總是在不斷重演,從大頭奶粉、結石奶粉到激素奶粉,戲碼大同小異,奸商無良、貪官無恥、百姓無奈,每次都不例外。如果說三折肱可成良醫,中國人也許統統成為華佗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中國娃娃都是受害者,據說連熊貓也早就不吃國產奶粉了,這年頭但凡有點經濟能力的人家,無不選用進口奶粉,只有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家庭才不得不「愛祖國,用國貨」,而愛祖國、用國貨的代價就是大頭、結石、早熟。

有人說除了奶粉之外,洋快餐、油炸類膨化食品也可能是導致中國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禍首。但人們始終不明白,外國孩子同樣吃奶粉,同樣吃洋快餐、油炸類膨化食品,為甚麼人家就不會吃出這麼多禍呢?難道是中國娃娃的體質特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