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趟讀報,見有青少年輕生,內心總不是滋味。梁啟超曾歌頌青年人,說他們是「日出東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活力與青春,他們應該有輸得起的勇氣。
曾發生小情侶相擁跳樓、青少年墮樓自殺的上水天平邨,日前再有二十一歲IVE女生疑思覺失調跳樓自殺,短短三個月內發生三宗墮樓案,令人心寒。有人說:活着就得承載苦難,並舉余華小說《活着》裏的主角福貴為例:福貴身上幾乎集中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難,這種種苦難非常人所能忍受,正是太多的苦難與死亡讓他變得坦然、平靜,他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家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到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村裏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
此刻,老朽淚眼看着電視報道甘肅泥石流的災情,屍橫遍地,失去至親的嚎哭:挖不到人也要挖到屍!挖到屍的又要張羅兩千多元火化費用,天地不仁至此!能活着,還能不好好珍惜?一天算一天!
老朽常告誡年輕人,幸福非必然,即使活着,也非必然,何必輕生?當你受過諸多磨礪苦難,不管是甜酸苦辣,也是人生的景點,有何遺憾?有人比喻得好,無傷無痛、無悲無喜的人生,和一張白紙有甚麼區別?我們要的不是白紙,而是一幅畫面,儘管可能有描繪不盡如意的地方,但畢竟是一幅有血有肉的圖畫。
余華筆下的福貴,終其一生,太多死亡的無奈,戰爭、人民公社化、大煉鋼、文革……天災人禍愈磨彌堅,活着成為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