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打對台是制衡和監察

在政府架構內,有些部門常與其他單位「打對台」,例如香港電台常質疑政府政策,法律援助署批款予不同的苦主「告政府」,提出司法覆核,如當年爭取居港權的新來港人士;申訴專員則批評部門在行政上的失誤和失當,還有平等機會委員會就着某些政策指控政府帶頭歧視等。

法援、公營廣播、行政申訴和平等機會委員會等都是殖民地年代的產物,是當年政府願意「設計多塊石頭砸自己腳」的行為。

可是,這思維在回歸後已變質,不少架構被視為眼中釘。數年前,平機會就升中派位機制的男女平等問題不惜與政府對簿公堂時,建制派會嘀咕:為何這些單位隸屬政府,卻事事與政府作對,甚至浪費資源打官司,提出相反意見?

在近年提倡「和諧社會」的主旋律下,這些專門作對的部門發展空間愈來愈狹窄,常被矮化和邊緣化。香港電台是最明顯的被「陰乾」樣板,最新的受害者似乎是私隱專員公署。

吳斌專員前天發表聲明,表示在七月約滿後不再續任,他在記者會表達了對政府的不滿。吳專員認同公署的獨立性,當政府提出驗毒計劃,吳專員唱對台,指出計劃可能違反私隱條例;當醫管局遺失病人資料,公署主動調查,建議改善方法。有人讚好,但政府卻不快,於是公署的存在也不被重視。

然而,打對台是健康的嘛,是重要的制衡和監察,可惜我們的政府愈來愈獨裁,聽不進反對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