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乃是以民意為依歸,所謂「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為政者必須符合民意的期許才可獲得支持。馬政府執政一年多,當初有六成支持率,最近跌到二成九,民意的消逝竟如此的無情,尤其在選舉中更以選票來教訓馬英九,民意是特別殘酷的。
平實而論,馬英九執政以來無時無刻想貼近民意,但一些施政的措施常因父子騎驢般進退失據而備受攻擊,也因太在意民意卻未能領導民意而失去了方向。百姓在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凌遲後望治心切,投射給馬英九的是有如明君之期盼,經濟不能馬上好起來,在熱忱的期盼中有了落差。
尤其馬英九的用人成為媒體抨擊的目標,他喜用博士型學者,博士治國拉高了學識層級但歷練不夠,政績未能展現,特別是內閣中大多為學而優則仕的非藍淺綠式自由派的學者,國民黨籍的寥寥無幾,以致老國民黨員感慨「黨並未執政,而是國民黨有人執政而已」,可見這距離感讓深藍鐵票為之離心離德。
民意背離也是馬英九一開跑就未獲支持的情緒反應,至今民眾還不能公允地檢視馬英九及馬政府。其實,馬英九上台以來兩岸政策的開放維持了台灣的穩定外,也開創了新局,至於人民面臨的經濟困窘也在改善之中,依經濟部的估計,去年的GDP增長已由負數轉為百分之四點五,同時失業率也在下降,但仍喚不回人心。相信馬英九一輩子由求學到為官甚至當上了總統都至為順利,如今民意挫敗應是他人生最大的挫折。
這次立委補選,馬英九也盡全力輔選,甚至選前一夜進駐桃園,結果還是敗局以對。馬英九不是不努力,只是喚不回藍營人心,民意的檢視是如此地嚴苛,成了馬英九連任之路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