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樓市後患無窮 小市民自求多福

有云:「事出反常必有妖」!香港社會動盪沒完沒了,經濟衰退不知何時見底,人心惶惶之際,香港樓市卻反常熱旺,有價有市。何解?全因港府不但未有良方解決房屋短缺的問題,更主動放寬按揭門檻,推市民上車,而香港銀行迫於形勢,跟隨美國減息,如火上澆油。政府千方百計托住樓市,只怕後患無窮!

香港奉行自由經濟,經濟活動及資產價格升跌,向來由市場供求關係主導。本來,關乎民生的問題,政府有責任做好長遠規劃,分配好社會資源,保障市民安居樂業。

然而,回歸廿二年,香港的房屋問題日趨嚴重,人口不斷增多,土地供應卻短缺。加上○八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推行十年量寬放水,低息令全球游資充斥,激化資產泡沫。香港門戶開放,熱錢自由進出,並多以「磚頭」為目標,有樓者身家水漲船高,無殼一族卻上樓無期。表面上香港奉行低稅率,但長年累月的高樓價,實際上變相向市民徵重稅。香港人日做夜做、廢寢忘餐,都只為供樓、交租。社會貧富懸殊惡化,正是當前社會怨氣的根源之一。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打擊和本土反修例活動引發近五個月的社會動盪,香港經濟已如垂危病人,企業和打工仔都苦不堪言。本來樓價已有調整之勢,奈何政府卻突然宣布放寬按揭保險貸款上限及首置壓力測試,變相以有形之手托市。而各大銀行在沒有急迫需要下,隨美國減息,有配合政府托市之嫌。政策背後的動機,很可能是要避免資產價格崩圍,令走資加劇,以穩定人心。

還記得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政府打大鱷入市買股票,叫人拍手叫好,可其後經濟調整持續,四年時間股市又再打回原形。這反映凡是違反自由市場秩序,都要付出代價。今時今日政府採取措施,鼓勵買家在經濟差而樓價高的情況下,買大一些、借盡一些,令樓市乍現「回春」。數據顯示,十月份香港現樓按揭宗數按月急升25%,且是自一一年六月以來近八年半最多,二手封盤反價之聲不絕於耳。

試圖以政策托住樓市,暫緩經濟萎縮的痛楚,再次暴露港府一貫的短視和離地作風。樓市逆經濟景氣而行,但求安居的升斗市民放大個人財務槓桿入市,而忽略了經濟的各項負面因素。最怕這次由政府主導的樓市派對,對紓解經濟之痛,起不了多大作用。他日樓市泡沫爆破,禍港之策的受害者,也必然是升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