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近期動作多多,九月突然宣布欲鯨吞倫敦證券交易所,試圖眉外振聲威,結果鎩羽而歸,惟當中絕不涉及資金問題。其實,該所為了催谷成交及業績,已罔顧產品本質,在最近大半年就港股市場連環推出短線炒賣產品,主力以槓桿式「賭跌」,頓時使港股賭風更旺盛,更予人把散戶當作「大鱷點心」之感!
根據港交所數字,截至今年九月底止,專門以槓桿式對賭大市及個別股份升跌的牛熊證,首九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85億元,按年升18%;同時含有對賭成分的股票期貨,首九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量為4,075張合約,按年大升60%。由於大市整體成交金額萎縮,數據反映今年以來資金傾向短線買賣,業界美其名為對沖大市風險,實際就是進行賭博式操作。
港交所為了迎合市場「向下炒」需求,就提供更簡單、槓桿達兩倍的反向產品,即每當相關指數跌百分之一,就能提供百分之二的回報,如此類推;同樣道理,若散戶看錯方向,賠本比例亦是倍增。數據顯示,該類產品八月每日成交金額創新高,而且佔比不算小,意味不少散戶落疊。須知道港股「高手」雲集,散戶要「鱷口偷金」談何容易,惟面對連交易所也推波助瀾的「速食」風氣,這類誘惑焉能輕易地抵擋?
論到投資,不少人會聯想到「股神」巴菲特,他經常勸告有意創富的投資者、尤其是年輕人,須謹記「欲速則不達」,買股要看長線。又例如曾經雄踞全球首富多年的微軟創辦人蓋茨,也是長線投資者,從不鼓勵年輕人炒短線波幅,並視之為輸錢根源。不過,在實際操作上,有多少人能倣效呢?甚至會有建議說,不妨抽出部分投資資金用作短線對沖,結果經常淪為「輸錢皆因贏錢起」的禍端,起初所謂的部分資金,最終可能演變為全副身家,然後一鋪清袋,甚至輸凸!更甚的是,當買入反向產品後,散戶或會一反常態期望「世界末日」,這樣的想法不但無謂,更會因日夜觀察全球市場去向而影響健康,造成「跌市贏不了,升市輸更多」的奇特現象。
可惜的是,外闖被拒的港交所為了跑數,無視助長有害散戶的「速食」文化,對槓桿產品來者不拒,認為只要列明風險,贏輸就是參與者的眼光問題。既然覺得這只是你情我願、回應需求,相信未來賭風只會變本加厲,散戶必須時刻謹記投資初心,別「貪字得個貧」,將自己的辛勞所得化作別人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