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市場挑戰大 回光返照不足喜

今年六月開始,香港社會動盪不安,令本地新股市場於一個月內先後痛失兩隻大型企業。財神爺過門不入,市場見財化水,香港今年能否衞冕全球「集資王」地位,頓時產生變化。儘管有兩隻曾取消來港上市的大型新股「翻兜」,但集資額已顯著縮水,而且市場認購反應也比預期的差。

事實上,港股今季累積下跌近一成,全球最差,而股市一向是走在經濟前面,反映未來景氣。眼前新股市場既缺乏本地企業上市融資的需求,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意欲又低,加上上海科創板加入搶食,未來挑戰重重,短期的回暖實不足喜。

據會計業界統計,香港新股首三季上市集資額及宗數分別按年大跌49%及38%。市場吹淡風並非無因,環顧全球,美國經濟有衰退風險;歐洲央行再度減息兼預告重啟量化寬鬆(QE)來力挺經濟;至於備受貿易戰衝擊的中國,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需求銳降。全球商業景氣疲弱,新股市場僧多粥少,香港下半年要追回失地,實在不易。

巨企上市一向是各地必爭的大客,香港交易所一直爭取阿里巴巴和中東的沙特阿美來港,但前者至今杳無音信,後者近日傳已放棄在紐倫港掛牌。這些巨型新股本應是香港囊中之物,如今盡皆落空,歸根究柢,本地經濟備受貿易戰和社會事件衝擊,不利股市,海外企業怎會冒險?萬一臨門失足,所籌備的時間和財務支出都難以追回。

最近港交所提購倫敦證券交易所被拒,倫交所給出的理由之一,乃上海才是其中國策略的合作夥伴,又強調上海才是中國金融中心。這番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顯然給比下去。外資眼中的香港竟淪落至如此不堪,豈不危矣?

中國市場持續對外開放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明年中國將取消外資對金融服務業的持股比例限制,配合多個國際指數公司將A股納入指數系列,以及全面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限制,未來更多海外長線資金可直接投資中國金融市場。香港作為中、外之間的橋樑角色起變化,眼前新股市場發展遇挫,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正是香港的寫照。昔日新股市場蓬勃熱鬧,丁財兩旺,散戶排隊拿招股書,甚至曾出現過炒賣表格,但現時可說今非昔比。當區內金融市場競爭對手都積極謀求發展,香港社會卻繼續花費精力於內耗,代價是甚麼?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實在值得香港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