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打銀行工是不少大學畢業生的夢想,不但薪高糧準、福利好,更享有「銀行假」,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當然,此情此景早已今非昔比,在○八年金融海嘯後,銀行家一度淪為過街老鼠,目前更有報告預警,若銀行業再因循下去,「老本」就會耗盡,恐面臨大型倒閉潮。
有著名顧問公司近日發表調查報告,在鑽研了發達國及新興國合共一千家銀行的資本回報指標後發現,當下全世界有過半數銀行的處境「弱過藥煲」,難以承受可能出現的經濟下滑,須知道目前已是今次經濟擴張周期末段,衰退僅時間問題。若再發生一次重大金融災難,全球恐有三分之一的大型銀行無法生存,尤其是西歐及亞洲風險更大,故建議銀行業刻下就要未雨綢繆,在創新上狠下決心,免得被一眾跨國科技巨企淘汰。
事實上,上述報告的憂慮不無道理,若身處負利率環境,就更能體會傳統銀行經營艱巨!舉例來說,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作為歐洲最大金融控股集團的瑞士銀行昨日公布,上季盈利倒退16%,僅賺十億美元左右,致命原因是負利率,要無奈地將部分成本轉嫁予大額存戶,向他們徵收費用。堪憂的是,歐洲央行的放水行動遠未完結,勢續影響銀行賴以維生的淨利息收入,銀行家可謂「啞子吃黃連」。
既然經營艱難,開源又受制於央行貨幣政策,節流就是唯一出路了。早有統計顯示,即使目前環球經濟未到最衰,但作為「百業之母」的全球銀行業,於年內已宣布裁員近五萬人,當中以德意志銀行最多,已披露一直炒到二二年,涉及萬八人。港人最留意的滙豐控股,亦有可能在下周一公布季度業績時,一併宣布削減成本計劃,早前有傳聞指或大削一萬個職位。
誠然,近年隨着虛擬貨幣及電子支付技術日新月異,傳統銀行確實備受巨大壓力,以現時進度,只要有國家的央行正式推出「官方虛擬貨幣」,消費者就可以直接與賣方接軌,嚴重削弱銀行作為中間人的角色,並要直接與科技巨企爭奪市場份額,由於科技不是強項,地位可一下子由「領袖」變「學弟」,複雜的不說,單是實體銀行分行,就只會愈來愈少,影響從業員生計。
由此可見,中小型銀行的處境只會愈趨艱難,而大型銀行則因自身組織結構疊床架屋,面對精簡困局,故不會輕易出現以往「大吃小」的併購潮,有銀行陸續倒閉是可預見的事,裁員潮恐怕此起彼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