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接單財路斷 港經濟傷口灑鹽

社會動盪持續,加上中美貿易僵局待解,致使全球企業見步行步,無不縮減開支。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貿易佔比達整體貢獻約兩成,唇亡齒寒是必然,以往港企可靠大型展覽會爭奪國際大單,現時此路半封,中小企恐觸發倒閉潮絕非危言。

一直以來,香港藉着地利交通及經濟自由的優勢,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貿易經濟體,並是亞太區內首要的會議展覽中心。貿發局每年會主辦數十項大型展覽會,不少更是亞洲及全球最大,包括電子、珠寶、禮品、鐘錶,以及燈飾等,吸引了全球巨企派員來港採購,讓港企能留在本土,也可以獲得國際訂單,不少中小企亦會趁此良機向政府申請資助,推廣其品牌及產品。

然而,即使有政府協助,企業要成功在展覽會中覓得顯眼位突圍,動輒需花費過百萬元,即使是蚊型的新進創業公司,承租一個不太起眼的位置、連同小量裝潢,也需要六位數字的開支。倘若會場冷清,企業無法獲得足夠訂單,這筆花費自然付諸東流,對不少中小企而言絕對是打擊。可惜的是,目前正正遇着這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慘況,示威不斷帶來的「攬炒」格局日益明顯!

面對社會亂局,酒店、旅遊、航空、餐飲等行業首當其衝成為眾矢之的。其實,單計旅遊業,只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比重約半成,貿易佔比更重,計及物流等相關行業,去年佔據整體經濟約兩成,從業員逾四十萬人,佔整體就業人口逾一成。所謂一葉知秋,展覽業接單不濟,反映整體企業訂單不足,打工仔就算保得住職位,也難望加薪,工資不減可能已是萬幸,消費市道又怎會有起色?

再者,去年香港合共舉辦了逾百項展覽,吸引超過190萬名海外過夜旅客參加,間接帶挈了酒店、航空、餐飲業等,足證經濟組成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目前社會動盪則牽一髮而動全身,挾持着所有民眾福祉,試問抗爭者有否想過不少人是手停口停、肩負着供養家人的重擔?

對於沒有經商經驗的人來說,可能以為展覽會只是停留在一年一度的書展、電玩展、美食展等,針對公眾為主的活動,其實只是九牛一毛,真正能保得住數十萬人「飯碗」的是以商界為對口的大型展覽,例如鐘錶、禮品等,如今生意大受打擊,絕不是局外人能明白。

事到如今,是客觀冷靜的時候,社會需要休養生息,確保打工仔能「糊口」才是最基本的人道問題,別再忽視經濟連鎖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