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誰都可作香港人

解決誰是香港人的問題,不應是用國民教育或身份認同教育,來強制性地營造一個統一的香港人模式。就算「獅子山下」的模式,也有生拼硬湊的問題,社會現實並不完全如此。獅子山下造就的所謂個人成功經驗,也不能以偏概全,還有眾多不成功或失敗的個人例子。

一些人喜說社會融和,從歷史根源上,這可能來自美國大融和(melting pot)的概念,歐洲不同地方的人移居美國便融為一體成為美國人。表面上說得漂亮,實際上美國人的概念仍帶有強烈的英國因素,以白種人(日耳曼為主,英國人除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人以外還屬於盎格魯、撤克遜的日耳曼族人,而非高加索人種)、基督教徒為核心,這種融合、融化便已包含着其他民族文化的滅絕。美國歷史文化上的強烈殖民或帝國主義傾向,或許便來自這種單一化的民族文化融合,且假上帝之名行事。

歐洲乃至澳洲經歷了幾十年的爭議,現時已不再堅持這種單一民族文化融合的政策,而是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合作競爭、相互扶持的政策。因為沒有一種民族文化,可超越或替代別人。物競天擇是禽獸的原則,而物競天擇的條件是生物的多樣化,多樣化才可演進,演進也產生新的多樣化,物競天擇不是如市場經濟那樣,由自由競爭走上壟斷,壟斷變成滅絕其他的發展。

香港社會,應有多元化的選擇,開放和容忍,不要講求一致,強迫統一或和諧,誰都可作香港人,誰都不能決定別人不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