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五都選舉,選戰正烈,炮火四射,交織成選舉交響曲。這次地方選舉還有一個特殊現象——候選人紛紛出訪取經。若能見賢思齊,學習國外進步的發展,作為建設地方城市的圭臬猶可慰,惟出訪的候選人或政黨的代言人卻是在外重炮攻擊對方,以求出口轉內銷。
過去,馬英九競選時給了台灣清新的選舉風貌,溫良恭儉讓不捲入無謂的口水戰,不攻擊對方,只求完善自我,讓厭惡抹黑、攻擊等選戰伎倆的選民可以有較好的選擇。如今國民黨的選戰風格大改,以攻擊對手為選戰主軸,甚至到了海外還不忘算民進黨執政時的老帳。
有趣的是,不管藍綠的候選人都爭着要訪新加坡,新加坡小而美和李光耀的權威令台灣政治人物心嚮往之,但新加坡的民主制度與風範與台灣有極大不同,只不過台灣在簽了ECFA之後,開步與新加坡簽經濟合作協議,打開台灣經濟區域整合之門,開啟了經濟領域的空間,但若論新加坡城市建設可取,不妨來香港訪問更切實際,從經濟到政治都會有所獲,尤其CEPA之後香港的轉變與機會,台灣候選人應更關心才是。
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恐被批沒有國際經驗,赴紐約取經,他的最大心得是紐約老城區的改造未必全被摧毀,他感受到廢棄鐵路也能保留成公園,過程讓市民參與,改變方法貼近自然,他認為是推動市政的重要借鏡。
高線公園原本是紐約市的高架貨運鐵路,上世紀八十年代停駛後,○六年展開施工,凝聚各界共識營造出帶狀綠園。台北市也有許多待改造開發的死角,市容亟需加強美化,台北市長候選人應以此提出政見,用心經營市政,提出生態、環保的新措施,改善台北市的風貌,吸引選票,而不是落於隔空互罵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