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升到一點三三萬億美元,日本只是一點二八萬億美元,按名義匯率計,中國首度超越日本。
但內地的知識界普遍反應冷靜,沒有大吹大擂,一些更提醒未來將充滿挑戰,不能掉以輕心,一些評論更是以中國距離日本還有很大差距為題。這相信不是自謙,而是認清事實,沒有患上大頭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統計,去年中國人均所得是三千六百美元,排全球第一百位,日本人均所得差不多是四萬美元,是中國的十一倍,排第十七位。其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人均所得比生產總量更為重要,以這個水平而論,中國人均所得的三千六百美元,比全球人均的八千美元連一半也不到,中國可以在總量上趕過日本,但必須承認人均所得遠遠不及日本這一事實。
其實,玩國民生產總值這個數字遊戲,技巧有很多,但如果不計那些花巧伎倆,總量和人均都有一些重要關口,沒有一些制度和技術上的突破,是很難衝過這些關口的。
從發展歷史來看,許多國家都可以把國民人均所得推到五千美元左右,因為國家有土地、有資源、有人民,這些都可以在生產中增值,但要衝過五千美元這個關口,就有很大很大的難度。
過去二十年能夠把人均所得由五千美元提升到二萬美元的水平,只有兩個國家,一是韓國、二是新加坡,以中國經濟發展勢頭來看,由目前三千六百美元的水平,一直提升到五千美元,不會有很大困難,過了五千美元,再向二萬美元目標進發,那才是真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