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滲水爛透 豆腐渣隨處可見

全長十七公里的沙中線是香港首條千億鐵路,平均每公里造價五十七億元,比被譏為「黃金鋪就」的高鐵香港段還要昂貴,但成本最高不等於質量最好,恰恰相反,沙中線開工以來多災多難,近日又爆出至少三處工程失誤及滲水醜聞,最終不得不推倒重來,雖然當局堅稱不影響明年通車計劃,但根據過往經驗,隨時又是自打嘴巴。

沙中線有兩條在建的鐵路隧道,一條由公主道南至紅磡站,再連接過海隧道通往港島金鐘,形成「南北走廊」;另一條由何文田至紅磡站,連接西鐵線,形成「東西走廊」。滲水問題出現在「南北走廊」紅磡工程段,有關工程上月已完工,接下來要進行鋪軌施工,在此節骨眼上,港鐵人員發現大量地下水滲入。事實是,滲水現象去年八月已出現,工程人員在過去半年內試圖以灌漿及「打針」方式搶救,但滲水問題持續惡化,最終不得不出動大型挖掘機,鑿開滲水部位檢查,真是不鑿猶自可,一鑿嚇死人,原來兩節管道的接口位出問題,應該扭緊的多條螺紋鋼並無扭緊,如樹枝一般伸出;應該注滿石屎的駁口位未見石屎,空空如也,工程人員順藤摸瓜,在隧道的一百三十米範圍內另外發現兩處存在同樣的問題。

短短一百多米的隧道,竟然三處出問題,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有專家認為,問題未必是承建商偷工減料,而在於技工半熟練,在俗稱「震石屎」的施工程序中出錯,以致影響質量。但不管問題因何造成,粗製濫造的結果,必然為整個工程埋下安全隱患,一旦出現惡劣天氣,隧道不僅有機會變成河流,甚至有倒塌的危險。有關方面強調已嚴密監督工程進展,但如何解釋至少有三處工程紕漏?推而論之,全長十七公里的鐵路,還有多少問題未曝光,或者當局已經知道但公眾卻被蒙在鼓裏?

沙中線動工至今近六年,工程不斷節外生枝,包括在宋皇臺站發現宋元古蹟需要保護、灣仔北工程遲交等,導致工程延遲,預算超支逾一百七十億元,最終埋單計數可能更多,令人懷疑承建商是否在「趕工」之下,為追求進度而漠視質量,製造豆腐渣工程。事實上,類似醜聞並非個案,而幾乎是普遍現象,以十大基建為例,最早啟用的郵輪碼頭漏洞百出,逢落雨天氣就一片狼藉;另一個千億工程的港珠澳大橋,有承辦商被揭在混凝土壓力測試數據上造假,十多名涉事者被告上法庭,大橋通車因此一拖再拖,至今未有確切時間表。

多年前,內地以豆腐渣工程臭名遠揚,但近年在當局大力反腐敗之下,類似醜聞已愈來愈少,香港則反其道而行之,豆腐渣工程有愈揭愈多之勢,在另一種意義上彰顯「一國兩制」,可謂諷刺。說到底,豆腐渣工程緣於監管不足,而監管不足往往因為腐敗。一葉知秋,沙中線「爛透滲水」,恰恰是香港工程質量每況愈下,港府管治淪為豆腐渣水平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