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房水浸世罕見 政府涼薄更無雙

香港貧富懸殊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首先就體現在官富民窮上,這邊廂,港府坐擁逾萬億元的財政儲備,本財年又預計錄得逾千億元財政盈餘;那邊廂,窮人數量不減反增,衣食住行皆不易、生老病死樣樣難的老問題愈演愈烈,這是何等鮮明的對照,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新一份預算案本周三發表,要求還富於民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有人期望預算案可增加院舍券金額至一萬三千元,提高院舍服務水平;有人批評政府帶頭做無良僱主,要求改善外判工待遇;有人發起請願行動,要求推行一校一社工,取消投標制,保留現任學生輔導人員,設小學駐校社工;政黨方面雖然在是否派錢上有不同意見,但都認為政府應善用盈餘,扶貧紓困,如拓寬薪俸稅階、增加「派糖」力度,同時要投資長遠,如設立醫療基金等等。

常言道,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大問題,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完全可以善用財政盈餘辦大事,同時扶貧紓困,長短目標兼顧。可惜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內「守財奴」本性難改,漠視民困,留下「史上最廢財爺」的罵名;如今陳茂波當上港府大掌櫃,是吸取前任教訓,體恤民困,還是繼續充當鐵公雞,與民為敵?

從種種迹象看,香港走了一個孤寒財爺,很可能又來一個孤寒財爺。從陳茂波一早揚言「三不搞」,即不派錢、不為公屋戶代繳租金、不調低薪俸稅率,到他強調所謂「審慎理財」、「投資未來」,無不是為「閂緊水喉」作鋪墊。雖然在庫房滿瀉、民意壓力大增下,今次預算案不可能不「派糖」應付民意,惟炒冷飯式的小打小鬧、小恩小惠的可能性居多,市民最多能甜下嘴巴,但難望有驚喜。至於花不完的大筆財政盈餘,很可能又以各種基金的方式儲存起來,放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徒令大商家或基金經理得益。

《基本法》規定港府財政「量入為出」,大原則無可厚非,但港府早已將之歪曲為「多入少出」或「只入不出」,加上一味採取多估支出、少計收入的老一套把戲,導致年年財政預算案變成「失算案」,失去預算意義事小,最大的問題是令香港坐失發展機會,而處在水深火熱的基層也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以兒童託管為例,不少雙職工或有問題家庭的孩子或乏人照顧,或所託非人,釀成不少慘劇;又如安老院舍長期供不應求,不知有多少長者等不及入住已含恨而終;再如一些肌肉萎縮症罕見疾病患者,他們需要全天候的專業照顧,非一般家庭可以承擔,但港府各部門爭相卸責,坐視其自生自滅。

放眼全球,像港府這般富得流油的政府,罕見;像港府這樣有錢而涼薄的政府,同樣罕見,這就難怪香港民怨沸騰,無日安寧。今次預算案最終是順應民心,撥亂反正,還是不改涼薄作風,沒有最廢,只有更廢,七百萬人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