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神話不再 旅遊業前景堪憂

香港迪士尼樂園選擇在大年初五——迎財神——公布業績,顯然是精心安排,反映管理層對未來一年遊客盈門、財運高照的殷切祈盼,可惜無法掩飾樂園去年錄得巨虧的尷尬。事實上,樂園已連續三年業績見紅,未來能否走出困境仍無法令人樂觀。

樂園公布二○一七年財政年度業績,入場六百二十萬人次,較上一年度微增十萬人次,加上人均消費上升百分之四,盈利達五十一億元,創下近年新高。但由於去年度樂園有新設施及新酒店啟用,導致折舊率高,令全年淨虧損達三億四千五百萬元,對比上個財政年度虧損增逾一倍,表現令人失望。

事實上,迪士尼樂園自○五年開業後連續虧損七年,好不容易於一二年扭虧為盈,正當人們對樂園運營進入正軌而感到鼓舞之際,不料一五年業績又掉頭向下,虧損不斷擴大。如果說前兩年業績不佳,是因為佔中及旺角暴亂等政治因素導致內地遊客銳減,屬於非戰之罪,那麼去年樂園通過增加新的遊樂設施及多次提升票價,而入園遊客人次及平均消費額亦見增加,但盈利卻不增反跌,這就反映出樂園的兩難處境:如果不投資建造新的景點,樂園將淪為雞肋,但不斷增加新的投資,又因為折舊率高而遊客人次未見顯著增加,導致虧損問題進一步惡化。

香港迪士尼是全球最袖珍的同類型樂園,吸引力大極有限,尤其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首年就吸引逾千萬人次遊客後,香港迪士尼的先天性不足更為明顯。對管理方而言,不管是否虧損,管理費是分文少不得的;再說,迪士尼方面是全球經營,在香港的損失,可以由上海的盈利來彌補,可謂立於不敗之地,最終虧損的都是香港庫房、是納稅人,當年港府為引入迪士尼而選擇的合作模式令香港處於不利境地,被指為「不平等條約」,今日看來是不幸而言中。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不僅「舶來」的迪士尼樂園連年虧損,「本土」的海洋公園也是慘淡經營,去年虧損亦達兩億多元,且是連續兩年虧損。兩大主題公園的表現半斤八両,這就不能僅僅歸咎於管理方面的問題,而是反映香港旅遊業存在深層次、結構性矛盾。須知遊客來香港不單單是衝着某個主題公園,而是在乎整體的城市體驗,由於回歸後歷屆港府施政無能,香港日見平庸,「東方之珠」光環失色,連帶兩大主題公園也暗淡無光,此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可以說,上海迪士尼及區內其他大型遊樂設施的建成固然導致了旅客的分流,唯對香港旅遊業而言,最致命的因素是香港這座城市對於海內外遊客、尤其是內地旅客的獨特性已經消失了,正如香港的經濟表現曾經大幅領先於內地其他城市,如今卻被上海、北京、深圳等後來居上,逐漸變成中國一座普通的城市,整個香港都遜色了,旅遊業輝煌不再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