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開車經過港島西區海味舖林立的街道,由西區海底隧道出口的交通燈位置開始,便出現塞車,並非發生交通意外,而是東邊街的一條行車線被一輛輛的貨車佔據。工人把從車上拿下來的海味,用手推車推往不同店舖,他們在沒有停泊貨車的另一條行車線行走,於是整條路被佔據,其他過路車輛都動彈不得。
還未到農曆新年,海味需求為何如斯的高?轉頭望向另一方,答案便在眼前:幾十名內地遊客由旅遊車下來,迅速消失在不同的店舖之中;在另一輛旅遊車前聚集了三、四十名內地遊客,大部分手持一袋袋的海味。原來西區塞車全拜內地遊客及他們的海味需求所賜。
回到家中讀報,看到一則相關新聞,本港多家上市的錶行、金飾行盈利大幅上升。翌日,路經皇后大道中,刻意看看錶行及金飾行經營情況,發現人流果然不少,而且大部分是內地遊客,與金融海嘯期間門堪羅雀相比,場面明顯熱鬧得多。
光顧西區海味舖及中環錶行、金飾行的內地人,絕大部分並非參加「強迫」購物團來港,而是心甘情願來港購物。驅使他們來港原因之一相信是人民幣強、港元弱,香港的東西愈來愈便宜;而且,內地通脹上升,與其眼巴巴看着存銀行的紙幣天天「縮水」,不如到香港買點好東西,先花為快。
無怪有化妝品推銷員病了,卻不肯放病假,可能多賺佣金較臥床休息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