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樓市基本面無改變

政府出重手治熾熱樓市初見成效,各項數據顯示上自豪宅、下至中小型住宅的一手及二手樓的交投量,在過去一星期多的時間,有如插水式下跌,連同樓價的水平線亦急劇下調,估計未來一至兩個月,情況仍會持續,真正的影響才會逐步浮現。

問題是,關連性因素未見有結構性轉變,也就是說,樓宇供應不足及流動資金過多等基本因素沒有改變,可以預見價格下調的空間有限,買家上車要買貴樓的局面仍將持續,政府「出招」僅嚇走沒有實力的短線炒家而已,對長線投資者以至樓市大鱷作用相對有限。

未來兩至三年,在發展商會推出新樓盤的前提下,住宅供應量平均每年最多為兩萬個單位,倘若發展商巧妙地收緊供應以托高樓價,年輕一代中產人士買貴樓的苦況難望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商早已囤積大量土地,但建屋量則不成比例,明顯地會令樓價居高不下,在自由市場下,政府難以迫使發展商加快興建步伐,只能積極勸喻。而這些富可敵國大財團,數口甚精,多年來囤積居奇,待價而沽的策略不會輕易改變。只有內地市場,中央政府可以下令發展商,在特定限期內必須動工建樓,否則沒收或罰款。

雖然短時期內樓市新聞不再成為頭條,但並不等於市民不再關心,因為熱錢持續流入,樓市吸引力仍在,長線投資者伺機而動勢所難免,更何況樓價下調的幅度有限,始終影響樓市的基本因素未見有明顯變化。

政府應該利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一方面堅決落實過去年多以來各項旨在打擊炒風及發水樓的措施,另一方面要理順土地供應的制度,從勾地制轉向定期賣地,需要吸取過去的教訓,推出行得通的新措施。